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诗经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6 题号:1428408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选自《诗经·秦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B.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相团结,抗击敌人。
C.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借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
D.《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突显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2.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22高一上·山东济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诗经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
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
(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12-27更新 | 4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B.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本诗综合运用诗经赋、比、兴手法,在极短的篇章里营造了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D.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021-08-04更新 | 2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文,完成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三章,均从“岂曰无衣”起笔,一唱三叹,在反复咏唱中增强了战前动员的感召力。
B.诗歌在内容上层层推进,从“同仇”敌忾,到“偕作”行动,最后“偕行”,共赴疆场。
C.“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写出战士出征前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火热场面。
D.本诗表现出秦地刚健爽朗的风格,语言古朴雅丽,不加修饰,感情明朗热烈,真挚动人。
2.朱熹认为,《无衣》体现了秦人“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2023-02-25更新 | 4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