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社会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2 题号:143306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代伊犁将军虽为武职出身,但其中不少同样热衷文化事业,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繁荣,尤其是诗歌的发展,伊犁将军与戍守伊犁的文人间的诗词唱和为其做出了杰出贡献。清代设立伊犁将军长达150多年,由于伊犁将军的职责侧重于军政事务,且边疆地区文化相对落后,诗词唱和等文娱活动较少,故留有诗作的伊犁将军并不多,仅晋昌和萨迎阿有单独的诗集,其余的则散见于各处。

晋昌于1809年任伊犁将军,善于诗画,有《戎旃遣兴草》存留,内容涉及广泛。有反映新疆独特的气候环境的诗作,例如北路迢遥信不讹,冰山瀚海几经过。耳边久不听鸡犬,眼底惟知认马驼。膳肉割残兼味少,毡庐磨破受风多(《戎旃遣兴草》),印证新疆多戈壁荒漠,故依赖马驼长途跋涉。该诗记录了新疆独特的出行工具、饮食特色及天气特征。晋昌还反复使用大雪、寒风,枯草等意象展现新疆环境和气候,用诗带人们领略粗犷而残酷的地理风貌。

萨迎阿于1845年任伊犁将军。任期内他写了很多有关新疆风土民情的诗歌。多年的边疆生活,使萨迎阿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深厚情感,空空阔阔戈壁连,玉门关外途绵绵……青杨参天以直立,红柳贴地而横眠。胡桐泪堪挹,刺梅香可搴。沙枣尝酸涩,雅梨竞脆鲜……新疆的地大物博在诗中尽然体现,诗人还加以注释,记录这些植物的功效及特点,胡桐泪可治疗火疾、芨芨草可做筷子等,给人们提供了诸多生活经验。

清朝统一西域后,除设立伊犁将军,还遣送大量戍边官员、文人志士至此,以建设西域。这些饱学之士的到来给西城诗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伊犁将军出身满蒙贵族,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他们给诗人创造契机集会并参与其中,推动了伊犁诗词的发展繁荣。伊犁将军与遣戍文人唱和以奎林为首。奎林题于鉴远楼的《登鉴远楼二首》中一行秋影飞鸿远,千登斜阳去浪明等句,被众人多加唱和。松筠任伊犁将军时也很重视文教,善待戍边文员,任用他们编成《西陲总统事略》等重要志书,为研究清乾嘉时期伊犁的文史留下了详细的资料。

诗词唱和不仅存在于将军同下属及戍边文员间,戍边文员之间也比比皆是。他们多背井离乡、孤身远行,为排遣郁闷往往饮酒赋诗、集会唱和,惠远城中的醒园是他们首个集会地,德园”“绥园亦是他们消遣酬唱的固定场所。

伊犁诗坛是特定时期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诗词唱和活动为他们孤寂的生活注入了新鲜元素,也成为他们在政务繁忙之余联络情感、砥砺精神的动力。它们见证了伊犁官员与戍员的融洽交往,推动了伊犁诗歌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新疆团结稳定奠定了文化根基。

伊犁将军存留的诗作及他们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价值深远。遣送伊犁的文人志士将内地的文化带到伊犁,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以兴盛;另一方面在他们重返内地之时,又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回馈,将边疆特有的魅力展现给内地,两相交融,使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将民族共同体的烙印深深刻在这种联系中。这些诗作和诗词唱和活动对于推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历史积淀和根据,也为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增添了更充实的内容。

(摘编自徐红霞《清代伊犁将军的诗词唱和与人际交往》,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设立伊犁将军长达150多年,虽为武职出身,但历任将军都为新疆的文化事业,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B.晋昌和萨迎阿在任期内写了很多有关新疆风土民情的诗歌,多年的新疆生活使他们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深厚情感。
C.伊犁将军与下属间的诗词唱和推动了伊犁诗歌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见证了伊犁官员与戍员的融洽交往。
D.伊犁将军存留的诗作及他们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价值深远,对于推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历史积淀和根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伊犁将军与戍边的文人间的诗词唱和对新疆文化事业的影响。
B.文章用伊犁将军晋昌、萨迎阿的例子来证明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文化事业的贡献。
C.文章引用奎林被众人多加唱和的诗句说明伊犁将军给诗人创造契机集会并参与唱和。
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从两方面论述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文化发展的影响,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昌《戎旃遣兴草》记录新疆出行工具、饮食特色及天气特征,有助于读者了解伊犁风土人情。
B.“醒园”“德园”等是戍边文人饮酒赋诗、集会唱和的固定场所,这是特定时期和人文环境的产物。
C.诗词唱和活动为戍边文人的孤寂生活注入了新鲜元素,也成为他们联络情感、砥砺精神的动力。
D.本文以诗词唱和活动为主,梳理清代伊犁将军组织实施的文化活动,探究其起到的社会功用。
【知识点】 科普-社会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

垓下一战,项羽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而他命运的悲剧性的显露也就达到了顶点。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写得最为动情的,大概就是这一段。从四面楚歌到乌江渡口,中间经过了霸王别姬的柔肠百转,误入大泽的遇挫不前,斩将夺旗的叱咤生风,而终归于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容惭颜。英雄一死,千秋改容。

在秦汉之交的风云变幻中,历史的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是嬴政和项羽。一个要将中国归于中央集权下的专制一统,一个要恢复天下到六国时代诸侯联盟的松散政治。这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是否认同统一的历史趋势的问题,现代人常常站在统一的立场上去批判项羽,仿佛只有用铁骑扫平了六国的秦王才算是一个民族英雄,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从历史的长时段看,统一的趋势是无法阻遏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明内部各部分长期交往整合的必然结果。问题只在于以何种方式统一。可以设想,即便没有秦的武力,天下也终将归于一体,这也为汉以后的历史实际所一次次证明。无可否认的是,秦王的铁骑确实使这一过程大大简化了。看上去,历史似乎少走了许多弯路,细想来却又未必。先不说铁骑下呻吟的民众,是否也有追求自己那一点卑微的生活自由的权利,就是从文明的发展来说,统一的后果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怀疑。中央集权确实加强了国家的权力,使秦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匹敌的强大力量。但是,作为代价,从原始社会时代开始积累起来的那一种有限民主(哪怕是统治阶级内部民主),也彻底丧失了。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士,逐渐变成了可以倡优畜之的文人。当秦军焚烧着六国的宫殿,将天下一切珍奇全都劫掠汇聚向咸阳时,中华文明也就从多元变成了一元,从多中心变成了一个或最多两三个中心(所谓两都三都)。项羽的恢复六国,常被看做历史的倒退,但从另一面看,或许也可以从孔子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意义上去理解。说得更清楚一点,也就是从维护民族生存权和文化生态多样性的意义上去理解。

虽然在细节上、性质上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差异,但从为文明一体化所选择的道路来说,嬴政与项羽的分别,或许可以拿欧洲近代的拿破仑和今日欧盟的推动者作比(虽然项羽所行仍是霸道)。后世为项羽感到惋惜的人,大半都没有看到历史在这里所隐藏的深刻机微。司马迁写《史记》时,正感受着秦汉专制主义的压力,因而止不住要从感情上偏向项羽。李清照慨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只是借楚汉旧事,表达对南渡君臣的轻蔑。杜牧从兵家立场出发,不轻言失败,虽然所论只是一时的成败,但也于无意中表达出一种对所谓历史必然的怀疑。统一的趋势是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路径选择中就不存在某种偶然。乌江渡口的一幕,其实是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历史时刻。项羽之死,事实上也就宣告了历史发展中另一种可能性的彻底丧失。

(选自《读者欣赏》,有删改)

1.文中说“后世为项羽感到惋惜的人,大半都没有看到历史在这里所隐藏的深刻机微”,又说“项羽之死,事实上也就宣告了历史发展中另一种可能性的彻底丧失”,下列对“深刻机微”“另一种可能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刻机微”指嬴政与项羽的分别,并不在于是否认同统一的历史趋势,而在于所选择的实现文明一体化的路径。
B.“深刻机微”指嬴政与项羽的分别,在于是否认同统一的历史趋势。
C.“另一种可能性”指的是用铁骑扫平六国,实现中央集权而一统天下。
D.“另一种可能性”指的是如杜牧所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秦王用铁骑扫平六国,天下归于一体。秦王的铁骑使统一的过程大大简化了,历史少走了许多弯路。
B.统一的趋势是无法阻遏的,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到一定阶段,文明内部各部分长期交融整合的必然结果。
C.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权力,使秦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匹敌的强大力量。中华文明也从多元变成了一元,从多中心变成一个或最多两三个中心。
D.从为文明一体化所选择的道路来说,以嬴政与项羽的分别,与欧洲近代的拿破仑和今日欧盟的推动者的区别完全相同。
E.司马迁感受到了秦汉专制主义的压力,因而在写《史记》时禁不住从感情上偏向项羽,使“垓下之战”成为整部《史记》中写得最为动情的一段。
3.文中说“现代人常常站在统一的立场上去批判项羽,仿佛只有用铁骑扫平了六国的秦王才算是一个民族英雄,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2021-01-20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地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漆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变形,因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在制作胎骨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壤屑、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糊状的东西。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完灰漆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上漆也叫糙漆,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等几类。

(摘编自樊晓蕾等《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作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取代,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器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且民用漆器工业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龙岩漆语《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材料三:

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空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郭桂香《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1.下列对“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漆器制作由最初的简单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手工业。
B.制作胎骨的过程中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和打底加固最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制作出的胎骨结实牢固。
C.上漆要在底胎做完灰漆以后进行,一般包括三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中漆一定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D.漆上装饰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步骤,装饰技法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漆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
B.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C.唐、五代时期,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功能降低。
D.明朝中国漆器制造业发展繁荣,迎来了新高潮,这得益于皇室对漆器的青睐。
3.文物漆器的修复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结合材料三内容简要概括。
2023-09-20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又麻雀(指打麻将)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士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或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

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摘编自《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材料三:

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一一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一—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一—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摘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读书这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心神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读书带来的彻悟的快乐是哪怕我们还未经历一些事,但因为读过一些书,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的快乐。
C.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D.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2.下列不能作为“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的标准的一项是(       
A.阅读时主动,努力不懈。
B.看对读者有要求的书,甚至阅读超越自身阅读技能一一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书。
C.阅读对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
D.通过阅读一本好书,使自己更有智慧,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3.概括三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的作用。
2019-07-03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