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143398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对人的一切延伸,包括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当人们依赖网络而生活时,也几乎不假思索地依赖网络而思考。极度便利的物质世界呈现出令人警觉的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早就蔓延到了精神领域。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被提了出来:在这个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已居于高水平的网络时代,人们如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又何以保持其原创性活力?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或许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即网络时代的文化原创性可能已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其中,与原创性紧密相关,却往往被草率地置于其对立面的二次创作问题就具有代表性。

二次创作并非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而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如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即是对史书《三国志》的二次创作。元杂剧《灰阑记》更是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到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肥土镇灰阑记》这般跨语言、跨文体的再创作。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一个虚拟空间里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

在后现代语境下,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文体、所有的素材及创作成果都获得同等的地位。后现代多使用拼贴的手法,视快感——而非崇高——为艺术的主要追求。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广泛传播,欣赏艺术的门槛全方位降低,创作者们也真正走进了大众世界。由此,技术改造了艺术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二次创作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大众表达欲望的空前高涨。网络世界缩短了文艺作品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标准的网络原创性作品,如以连载方式发表的网络文学,其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而二次创作是一种反向的互动,扎根于原作的评论自身获得了独立生长的可能。二次创作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艺形式,大众不再是默认的受众,而是创作本身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以反馈的方式参与作品的完成,而是进一步拆解、打碎成品,并通过自己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加以重新组装。

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绝不意味着抄袭或复制,而是以自我表达为前提的创造性重构。这种创作本身的著作权如何得到保障,以及二次创作对原作如何使用才不会造成侵权,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引导。二次创作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创作权利与发表途径开放给了所有网络用户,在激活大众文艺活力的同时,也对权利边界和创作导向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是二次创作真正激活网络文艺原创性力量所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谭雪晴《网络文艺二次创作面临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依赖网络生活、思考,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从物质领域蔓延到精神领域。
B.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是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这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C.网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原作的评论可以成为个人表达的“二次创作”。
D.“二次创作”激活了大众文艺,但也面临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的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引出了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
B.文章列举《三国演义》《灰阑记》等例子,是为了论述“二次创作”古已有之。
C.文章第四段讨论技术改造了艺术价值观,有助于挖掘“二次创作”内部原创性活力。
D.文章肯定“二次创作”的积极效果,也流露出对网络文艺原创性面临挑战的担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二次创作”被置于原创性的对立面,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
B.空前高涨的大众表达欲望,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条件。
C.原创网络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读者评论的影响,包括以连载方式发表的作品。
D.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重构,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与保护。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③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④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⑤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⑥在传播活动中,从众是指个体(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⑦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C.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C.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D.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2023-09-06更新 | 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选自《拿来主义》)

1.下列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运用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鉴别精华与糟粕。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独立自主地选择。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2.下列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逃避主义的态度,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而且专门喜欢吸收遗产中的消极因素。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逃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文中有关“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的比喻义,错误的一项是(     
A.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C.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和新形式。
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2021-01-19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掉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yǔ)       残羹冷(zhì)       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B.冕(guàn)       吝(sè)       摩登,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C.脑(suǐ)       如(pì)       玄虚,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D.徘(huái)       头(chàn)       国粹,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这里是反语。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层层深入。
B.第⑩段划线句使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句式整齐,气势充足,总结了全文的观点。
C.文章以“大宅子”为喻,通过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形象,巧妙地阐释了“拿来主义”。
D.本文集中体现了鲁迅深刻透彻的思想和幽默犀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请结合文章第⑧⑨段的内容,分条概括“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
2023-07-3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