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4344630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                 卒:死后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审查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D.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2.下面加点字“其”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孰能讥之乎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B.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D.后世之谬传而莫能名者
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
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浮图慧褒,即唐代著名僧人慧褒禅师。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尽吾A志B也C而D不能E至F者G可以H无悔I矣J其K孰能L讥之M乎N此O余P之Q所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褒禅山名字的由来、华山洞的位置,以及路边石碑的碑文,为下文记游说理做了铺垫。
B.华山洞的前洞地势平坦,且路程近,因而游览的人很多;后洞地势险峻,且路程较远,因而游览的人少。
C.作者一行人深入后洞,比好游者少走了十分之一就出了洞,“我”为此感到后悔,因为未能尽享游玩之乐。
D.本文与苏轼的《石钟山记》风格相似,同属于山水游记,都是从记游中引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5.王安石认为想要看到奇伟的美景,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8-26更新 | 1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华山之名之_____________
(2)有穴_____________
(3)不得夫游之乐_____________
(4)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
2.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D.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文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险远”、“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5.第②段在记游山洞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19-12-17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文本二: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深与韩绛、绛弟维交。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帝亦疑之,遂罢为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
B.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
C.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
D.閤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B.“见恕”的“见”表示被动,与“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的“见”意义用法一样。
C.擢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与拜、除、黜一样都表示官职提升。
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
3.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聪颖过人,文章倍受称赞。他从小喜欢读书且能过目不忘,文章也写得精妙,读过的人都佩服,欧阳修也大为赞赏。
B.王安石颇受重视,屡次被授官职。他很受朝廷的重视,朝廷多次想提拔他,但他多次推辞,表明他并不在意功名利禄。
C.王安石见解独到,深受皇帝信赖。入朝后,他提出应效法尧、舜的治国之道的主张得到皇帝的赞同,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D.王安石治旱乏术,遭到大臣攻击。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他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大臣借机攻击,最终被贬出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2)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5.王安石在朝中不知名却能引起宋神宗注意,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8-28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