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143779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洪武中,濂首文学受知,恒待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帝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为文醇深飘逸,与古作者并。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居,英雄俊杰战攻之迹,文士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明·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濂首文学受知用:因为
B.未尝人过讦:攻击
C.以学未成而不暇顾:只是
D.今圣主兴而宇内定逮:乘,趁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春秋》孔子褒善贬恶之书       尔其无忘父之志
B.亲老辞不行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有若囊括天地者                  故内惑郑袖
D.濂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铿然有声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B.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C.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D.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宋濂才能与品行的一组是(     
①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
②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③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④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⑤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⑥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仕。
B.宋濂能七步成诗并在诗句中表达劝谏之意,可见其文学才能与忠正耿直的性格。
C.川蜀山水险峻,非有官职、财富、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令宋濂抱憾而止。
D.宋濂对陈庭学有赞赏,也有劝勉,恳切真诚,体现了长者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书以观       言行一
B.慕圣贤之道       多弊少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未尝稍降       婉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家(的)
B.弗怠(指代抄书)
C.走送(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道(的)
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困。
4.翻译。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019-11-04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得珍宝如内藏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        给:供给,施与
B.则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       籍:登记,没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            樊哙侧其盾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       长幼节,不可废也 D.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谁不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2016-11-18更新 | 13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卢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著。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威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
B.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
C.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
D.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
2.下列对文中部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C.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D.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环因为侍奉父亲到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救济他人的危急。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在嘉兴遇到张氏的儿子伯章并告诉他张氏在自己家中,伯章听后就前往杜环家和母亲相见,母子痛哭。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3-08-05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