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魏征等 > 《隋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43866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威刑。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义曰:“太守德薄不胜任之所致,非其罪也。”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于是风教大洽。其以德化人,皆此类也。进封建平郡公。明、武世,历西京、瓜、邵三州刺史。数从征伐,进位开府。宣帝嗣位,政刑日乱,义上疏谏。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帝览表色动,谓侍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御正大夫颜之仪进曰:“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于义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及高祖作相,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颎。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高祖初然之。刘昉进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高祖乃止。于是以睿为元帅,以义为行军总管。谦将达奚基拥众据开远,义将左军击破之。寻拜潼州总管,赐奴婢五百口,杂彩三千段,超拜上柱国。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岁余,以疾免职,归于京师。数月卒,时年五十。赠豫州刺史,谥曰刚。赙物千段,粟米五百石。子宣道、宣敏,并知名。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献皇后命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免丧,拜车骑将军,兼左卫长史。后六岁,卒,年四十二。

(节选自《隋书·于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B.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C.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D.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仕周释褐/左侍上士/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伯,和下文的县公都是古代的爵位、爵号,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B.诽谤之木,“诽谤”相当于谏言,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即“诽谤之木”。
C.杂彩,杂色丝织品,古代代表丝织品的名词还有“绸、缎、帛、绮、练、绢、褐、锦”等。
D.贵戚,古代指帝王亲族或有权势的豪门世族,而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族、妻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义注重教化,治理效果显著。他担任安武太守时,处理郡民为钱财相争的官司,首先反躬自省,然后用行动感化教育他们;他治理的地方风气非常纯正。
B.于义正直进言,得到朝臣支持。面对国家政刑混乱的局面,他直言进谏,却遭到宠臣的诬陷,因此被皇帝质疑,但御正大夫颜之仪在皇帝面前为他辩护。
C.于义胸有韬略,善于用兵打仗。高祖打算让于义担任主帅平定王谦叛乱,却遭到刘昉的反对,于义只好任行军总管,他率领左军击败了王谦的部将达奚慕。
D.于义仕途顺利,最终官高位显。他凭借父亲恩荫被封爵,曾在地方担任行政长官,在朝中出任高官,受命带兵平定叛乱,凭借功勋被破格任命上柱国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
(2)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
【知识点】 《隋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寿,文中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中国封建君主都有年号,有的还不止一个。
B.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C.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2021-09-09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或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日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或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涂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节选自《隋书·柳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2.下列对文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需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B.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C.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战国时楚、赵置,位在令尹、相国之下,甚尊。唐朝时为武官职位中的最高级。
D.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与文中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 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举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上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的对。
C.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倚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座位。
D.柳彧遭人嫉妒,屡被诬陷。柳彧曾赠送《治道集》给蜀王,后被杨素诬陷为行贿;汉王谋反,柳彧装病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杨素诬陷为参与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5.皇上赞美柳彧“婞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0-11-05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词气侃然,观者属目。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注]照临亦宜谨肃。”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改)


【注】夤畏:yín wèi,敬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
B.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
C.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
D.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所继母忧”,即为继母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父母去世,则需停职为父母守制。
B.期功,亦作“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C.主簿,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
D.开皇,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两代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彦谦幼年在他长兄房彦询的亲自教导下,能背诵数万字的书籍,宗亲们都感到很惊异。
B.彦谦任主簿时,朝廷纲纪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彦谦任职后,清正廉洁遵纪守法,齐州境内,上下肃然,官吏百姓无不敬畏。
C.房彦廉的为人深受薛道衡敬重,在道衡任襄州总管时,彦谦与他经常往来,双方常常在路途上交错而过。
D.见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信劝告他;面对强权,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对待。这些行为无不体现房彦谦坚守正道的品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
(2)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2020-10-27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