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44157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举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推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C.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D.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人们据其生平给予的称号。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郡王,中国古代爵位等级。唐朝,郡王是低亲王一等的爵号,多封给宗室。
D.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天子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就能止盗,不需使用严刑峻法。
C.张玄素认为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天下就能大治。
D.裴矩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皇帝表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                       次:次序
B.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C.舍万殊                    趣:兴趣
D.夫人之相                    与:一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永和,文中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一个字和“地支”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澡,嬉游,以祈福消灾。
D.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18-02-11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百泉《三州集》

【明】王世贞

在昔唐宋时,朝士大夫称得罪去者,往往屈为荒远郡佐员外署置。其禄虽有之,仅自给妻子耳。为之上者,不以责其吏能;为之下者,亦不谓其能吏我;以故鲜钱谷法比、簿书期会之烦。其余日,则足以竭其工于诗。虽其诗之工,然不过以之发其羁孤无聊、磊落不平之思而已。其山川之奇丽,则辱之而为险恶;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如沈宋元白刘柳诸君子之言,固具在其探幽造微,穷变尽态,固不可以余说而废其工,然要之有出于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者乎?有能如风人之所谓可以兴、可以群且怨者乎?

明世则不然。士大夫坐谪者,仅少镌其秩级,而不限以地之远近。为之上者,少优以礼而不废其事;为之下者,以叙迁之吏待之而忘其端。其外既有所縻于职,而内又无所大概于念,宜其人之工事而拙言也。夫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而余乃复交致其不满者,何也?之唐而使风人之义渝也,之明是使天下无风人也。

吾郡以诗名天下,至嘉靖间最;嘉靖中诸名能诗者,独皇甫氏最;皇甫氏昆季四人,独子循先生最。先生绮岁通朝籍,三事公卿,皆折行而与之礼。先生既负才,有重名,然秉执劲节,多所抵牾。以故从虞部郎始谪佐黄州,稍迁南司勋部郎,辄又谪佐开州,量移婺州,最后迁滇宪以罢。

黄,故楚饶郡,又邻天子汤沐之邑;开,属魏,为三辅地;婺,属越,越又天下首藩。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而先生亦不以谪故,遂厌薄其吏道。其为吏,亦竟不肯缘饰时好而诎其诗,其诗之工不待言。然要之志有所微动,则必引分以通其狭;气有所微阻,则必广譬以宏其尚。其山川风日,物候民俗,偶得其境以接吾意,而不为意于其境。盖先生之诗之工,取工于穷者也,非用其工于穷者也。吾不知其后先于风人,第于所谓兴与群与怨者,盖三复而略得之矣。先生庀材于江左,得格于大历,其为虞部,有《虞部集》;为司勋,有《司勋集》;中岁依白下释氏居,有《禅栖集》;宪滇,有《南中集》;归,有《还山集》;其所用,得罪为三州故,详自序中,兹不赘。

(选自《弇州四部稿》,有删改)


【注】①皇甫百泉:皇甫访,字子循,号百泉,与王世贞同为吴郡人。②吏:同“使”。③钱谷法比:钱谷,财政方面的事物;法比,法律条例。④汤沐之邑,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B.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C.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D.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引言。是说明著作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文体一致。
B.风人,指诗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故以“风人”指诗人。孔子认为诗之本义在于“兴观群怨”。
C.秩级,来源于先秦的稍食与月俸,与职务的繁简、职责的轻重相联系,叙定同一系统内的职位等级。
D.虞部,为工部四部属之一,古虞人之遗职,在明代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唐宋时期,往往将获罪的朝士大夫贬谪到荒僻偏远之地;朝士大夫们在被贬任上所作诗歌,内容主题往往不能超出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
B.皇甫访既有才学又有名声,只是由于坚守节操而与人多有冲突,因而多次被贬;《三州集》收录的是他在黄州、开州、婺州这三个被贬任上所作的诗。
C.文章中论明代诗坛,认为有明一代诗词昌盛,其中以嘉靖年间为最;嘉靖年间能作诗之辈,以皇甫一家为最;皇甫一家兄弟四人中,又以皇甫访为最。
D.文章以唐宋开篇,继之以明世,进而至于皇甫访其人,行文脉络清晰;笔至皇甫访处,又叙其事论其诗,谓其得“兴群怨”之旨,读之深有余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
(2)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
5.皇甫访的诗歌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2-04-05更新 | 1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Ⅰ)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

(Ⅱ)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Ⅲ)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B.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C.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B.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云气               绝:穿过。D.此小大之   :通“辨”,区别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在文段中能体会到庄子“尚大”的精神追求。
D.《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022-10-02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