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44758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快快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B.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C.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D.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被称为进士。
B.御史,明代设监察御史,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称为巡关御史。
C.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
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或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官至太仆卿。
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感念他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
②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翰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
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江翰。
D.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020-06-08更新 | 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文中划线句)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课内)
2020-06-18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山东。改金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登州卫指挥事:名词用作动词,世代担任
B.方按问,旋平汪直功复官:介词,凭借
C.捣败牛田贼,其巢:动词使动用法,使……覆灭,捣毁
D.平明入城,兴化人知:副词,终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本指办理公务的机关,同时也是古代任用官员的常用词语,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B.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本无贬义,来演变为部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蔑称。
C.馘,古代士兵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的首级。在大规模战争中,如杀敌数量极多,就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称之为“馘”。
D.壕,古代战争中起到进攻或防御作用的军事工程,可指底部安放竹刺的沟壑,可指掩护士兵的壕沟,也可指护城河;文中指的就是护城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出身军事世家。其父就是一位品行很好的军官,戚继光有良好的家风,自幼就洒脱不凡,而且读书颇多,可谓文武兼备。
B.戚继光善于训练士兵。他招募了三千名来自金华、义乌的剽悍之士,教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和长短兵器的使用,练就了一支精锐部队。
C.戚继光痛击入侵倭寇。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入侵戚继光领兵将他们节节击退,先后将他们在瑞安、雁门岭、瓜陵江击败,九战九胜。
D.戚继光用兵出奇制胜。倭寇进犯福建,敌我对峙一年多之久,而戚继光带兵接连捣毁贼巢,连夜追击,攻营杀敌,速战速决,毫未扰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2)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2020-06-01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