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145360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由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5.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万历)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因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疾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
2018-08-16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崇祯元年召还,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材料二:

《礼记·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矣。”玄扈先生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此言食也。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言货也。

(节选自《农政全书·农本》)

[注]①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②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③玄扈先生:徐光启自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启A盖棺之B日C囊无D余赀E请优F恤G以愧H贪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与《陈情表》中“过蒙拔擢”的意思不同。
B.本,文中指根据,依照,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本”意思不同。
C.遗,文中指遗留,留下,与《过秦论》中“秦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意思相同。
D.足,充足,完备。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足”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率军战败,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徐光启在通州练兵时,条列十条奏议呈报朝廷。
B.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徐光启。徐光启回朝后,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来加强城防。熹宗认为他的主张很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C.崇祯帝因日食之事,打算责备台官。徐光启举出元朝曾推算错误的例子并提出建议。崇祯帝下诏命人推算历法。徐光启任监督。
D.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如此解读生财之道:生产的人多,耗用的人少,指的是粮食。从事的人迅捷,使用的人适度,指的是财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
5.徐光启曾说:“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他志于富国、强国的表现。
2024-04-01更新 | 1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一)文言文阅读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①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诒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无虑:大约,总共。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位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六部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其中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2)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诒贼。
2017-04-30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