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45940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万里,字延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初,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诧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 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 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泛指高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B.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C.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D.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问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5.杨万里听族子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为什么“恸哭失声”?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B.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C.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D.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殿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河东,古指黄河以东地区。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为河东。
C.品服,有品级的官吏所穿的官服,品官等级不同,其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以示尊卑。
D.谢事,辞职,免除俗事。同义词还有“告老”“解褐”“乞身”“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颖悟超群,文章冠天下。欧阳修幼年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与梅尧臣作诗酬答,文章天下闻名。
B.欧阳修谴责权贵,而遭不幸。欧阳修著文指陈时弊,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他,欧阳修就此事写信谴责高若讷,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C.欧阳修不避党议,光明磊落。曾被看作尹洙、余靖等同党,他不但不避嫌反而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D.欧阳修一心为民,百姓安居。西部用兵,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欧阳修认为麟州是个险要之地,不可放弃,会直接影响百姓安居。他还奏请朝廷,减免河东地区赋税有十几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②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2022-02-11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举进士,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其见利A而争先B或利尽C而反相贼害D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E故曰F小人无朋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的意思不一样。
B.服除,古代指守丧期满脱去丧服,文中写欧阳修服丧期满,奉诏任职。
C.致仕,辞去官职,宋代一般的致仕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疾患可提前。
D.谥,古代身份较高的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四岁即死了父亲,母亲亲自教导他,他幼年就聪敏过人,后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荣登甲科,调任西京推官。
B.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议者想要放弃麟州以节省开支,欧阳修不赞成,认为麟州是天险,如果废弃,百姓不得安居。
C.邪党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欧阳修罪状,致使他多次被贬,徙扬州、颍州期间,因母亲去世归家。
D.欧阳修多次遭污蔑,六十岁接连上书请求告老,皇上不许,又因请求停发青苗钱,被王安石诋毁,乞求辞官更加迫切。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2)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5.欧阳修认为“惟君子则有朋”的原因是什么?
2024-03-10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诣:去,到;②救御:救济治理;③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④垂:将要;⑤罅:缺口;⑥矫:假借;⑦却:退却;⑧鸷(zhì)武: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B.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C.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D.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成年(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左迁: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不同于现在的学位称呼。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他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多亏朝廷直接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才守住了州城。
D.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5.张旨任府州通判,抵御外敌守以强弩,以致中外不相闻,人心震恐,他又是如何化解内外危机以致因功得到升迁的?
2022-11-07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