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52016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初,张宾《甲子元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张胄玄与孝孙共短宾历,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胄玄等亲自劳徕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贲遂废,卒于家。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B.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C.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D.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廨钱,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钱。
B.国子祭酒,汉置博士祭酒,西晋改为国子祭酒,历代因之,掌领太学、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
C.辛未,文中是于支纪日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组合来表示日期,也用于纪月、纪年。
D.封禅,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活动,“封”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禅”多指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先前公府放贷给百姓的问题,隋文帝听从了苏孝慈的建议明令禁止,并要求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公田,不得再放贷,与百姓争利。
B.刘孝孙指出张宾的历法存在失误,却遭到他人的攻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后弃官入京,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几经曲折,终得到了皇上的勉励。
C.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度荒,途中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让路并加以慰勉,还命令左右随从帮助挑担负重的百姓,可见他对百姓十分关爱。
D.卢贲因禁止饥民随意买卖粮食而获罪,隋文帝后来虽想再授予他官职,但他未能投合皇上的旨意且满腹怨言,触怒了文帝,最终被废黜,死于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2)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需要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B.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C.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D.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B.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有益于君”的“亡”字用法相同。
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挠,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
5.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
2023-09-18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馀,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己巳,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始毕大喜,丙寅,遣其大臣级失特勒先至渊军,告以兵已上道。

(《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B.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C.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D.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北方部分游牧民族如突厥、回鹘等民族的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有别予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
B.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皇帝。
C.互市,既可以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可以指权势之家互相援引,在本文中指的是前者。
D.中国,与“中土”“中原”涵义相近,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劝说李渊与突厥联合,李渊亲笔写信给突厥首领,突厥首领表示若李渊自立为天子的话,会全力支持。
B.裴寂等人请求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另立他人为皇帝,同时改换为红、白相杂的旗,是不想得罪隋室和突厥。
C.突厥带着千匹马来,并且许诺派兵帮助李渊入关,但李渊只留了一半良马,表明自己贫穷,并且不着急用马。
D.李渊认为如果突厥进入中原,会危害百姓,但是又急需突厥兵的支持,所以最终约定好后才请突厥出兵相助。
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2)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
2022-09-08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智伯先后请地于韩康子,魏桓子,皆得万家之邑。智伯又求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鑙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德者人之所,而才者人之所爱。       严:庄重,郑重
B.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日而遣之。       期:日期
C.智伯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行:巡行
D.韩、魏而击之       翼:从两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智伯亡也       先主所属也
B.三家以国人围灌之       今约胜赵三分其地
C.人事知之       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D.吾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二子阴与张孟谈约
3.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非反而何
B.吾何走乎
C.何伤也
D.子何以知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017-09-07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