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45957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           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           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

1950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11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以           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

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           了东线战场的局面。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叫嚣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改变
B.狂妄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扭转
C.叫嚣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扭转
D.狂妄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改变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希望工程”的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
D.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3.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B.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C.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D.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人论世”是一种论文的方法。“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诗歌鉴赏方法,基本的原则是:评价和理解诗歌,必须紧紧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之间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 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_的他,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巧妙地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张籍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 ( )。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考察 惟妙惟肖 试探 心领神会
B.考查 栩栩如生 试探 心有灵犀
C.考察 栩栩如生 试问 心有灵犀
D.考查 惟妙惟肖 试问 心领神会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评价和理解诗歌,必须紧紧将诗歌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联系起来。
B.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之间紧密联系起来。
C.评价和理解诗歌,必须紧紧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之间联系起来。
D.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紧密联系起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籍在后两句中对其所提问题做出肯定回答,同时流露出来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B.张籍在后两句中对其所提问题做出肯定回答,同时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也流露出来了
C.在后两句中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出肯定回答,同时流露出来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D.在后两句中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出肯定回答,同时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也流露出来了
2020-03-05更新 | 10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 年的刊物《咬文嚼字》,以专门“咬” 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

[甲]“《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郝铭鉴先生曾这样解释刊名的由来。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他的谆谆箴言,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生声者,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 [乙]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文风。[丙]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再多些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的谨严精神。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瞻仰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言B.小题大做C.词不达意D.瞻仰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0-06-10更新 | 14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       
②“商标战”作为一种商战策略是       的,但是要求卖家商户做出“二选一”,就       了正常的商业竞争。
③我们的古人在泼墨为文之际,       是沉郁至极的时候,词语依然有温润的秩序,词章的转化都在规则之间。
A.意味   无可厚非   违背   即使
B.趣味   无可厚非   违背   即使
C.意味   无可非议   违反   虽然
D.趣味   无可非议   违反   虽然
2024-01-1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