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1-21 1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的方式,就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我们能一目了然。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一个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可不谈。”与这种广博的选材内容相适应,散文的行文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意念为核心展示一个个片段的画面,或以情感为线索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好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地琢磨才能感受得到。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不能支撑起来。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如同只有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古人说“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不管写作或阅读散文,都应该留意形神是否兼备、和谐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前者指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后者指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人们常说,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只是就一般的情形而论。其实,散文也有“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的情形:前一类散文,多采用较隐晦的组接方法,脉络不甚分明,意旨也比较朦胧,不易把握,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需要调动更多的经验和想象力去揣摩;后一类散文,大多体现为人事单一、线索单一、主旨单一,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都十分紧凑。当然,“形散神不散”在散文中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阅读散文时应了解这一点。

所谓“形散”,就是前面说过的,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思维的跨度很大,简直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可交叉进行,因而显得摇曳多姿。

不过,“形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处理好“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的关系,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神不散”的含义正是如此。也就是说,一篇散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统摄“散漫”的段落,否则会漫无边际而不知所终,“形散”只是表象,“神不散”才是一篇散文的落脚点。这同时提醒我们,写作时切不可只学着“形散”的天马行空,而不懂得稳住马首缰绳,控制行文的节奏、层次和主题等。那缰绳就是散文的“神”,只有把握了“神”,才能真正实现“形散”与“神不散”的辩证统一。

(节选自《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选材不受时空局限,古今中外,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花鸟虫鱼,沙粒水滴,无不可入文。
B.散文的行文方式多种多样,或展示片段的画面,成叙述事件的过程,或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C.散文行文时的笔法随意,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不受主题的限制,显得摇曳多姿。
D.散文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形散神不敢”的特点,“形散”指要放得开,“神不散”指收得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的论点,并对“形”与“神”做了具体阐述。
B.正如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兼具形体和精神一样,文章以此类比,阐述了好的散文该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C.文章将“形散神不散”分为“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两种情形,并分别阐述了其特点。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总论点,紧接着分别论证形神兼备、形散神不散两个分论点,逐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形”“神”皆散的散文多采用比较隐晦的组接方法,意旨较朦胧,需要调动更多经验和想象力去揣摩“形”与“神”。
B.“形”“神”皆不散的散文“形”与“神”都十分紧凑,大多体现为人事单一、线索单一、主旨单一,内容浅显易懂。
C.作者对生活现象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反复锤炼,通过对事物“形”的描绘来传达思想情感,这就是以神写形。
D.一篇散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统摄“散漫”的段落,把握了“神”,就能真正实现“形散”与“神不散”的辩证统一。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fl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作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材料二:

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点,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I和实验舱II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轮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I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II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II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

材料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还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同上)

4.下列有关“天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空间站主要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整体呈T字构型,最多可以驻留6人,未来将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B.“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C.核心舱设计有停泊口和对接口,前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后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D.实验舱I“问天”和实验舱II“梦天”都配有专用气闸舱,它们均可用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5.下列对材料有关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B.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行,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C.含有载人飞船实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D.相较于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站,我国空间站具有内部空间大、方便居住等优点,将支持开展所有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6.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字碑

王平中

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戴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

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

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

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

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

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

张总眼里充满敬意。

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埋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

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

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

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

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很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

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

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手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手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

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

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

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

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其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

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

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

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

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

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选自2021年5月14日《资阳日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神仙坟”的由来时,用语言、外貌动作、环境描写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
B.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
C.张总的心理和神情多次变化,构成小说的线索,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真实而立体。
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不仅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
8.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插叙这件“奇事”的作用。
9.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蓧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磷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代宗即位,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节选《旧唐书·高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B.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C.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D.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按《诗经》编次体例,《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常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
B.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C.节度使,文中指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授职时往往赐给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权力极大
D.谥,即谥号,一般认为始于西周,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和贬义性的恶谥三种,均为朝廷给予死者的评价性文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推荐他考有道科;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B.高适洞察世事,被委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强烈劝阻;后永王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
C.高适不附权贵,直言遭贬。起初李林甫独揽大权,轻视文学之士,高适离职而去;他曾因敢于直言遭到李辅国毁谤,被贬官太子少詹事。
D.高适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因斩杀子璋有功,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2)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此诗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后所作,当时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此诗借用了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诗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终年常绿绘制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橘林图景。
B.三、四两句,写橘树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
C.五、六两句,写这些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
D.本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最后发出桃李难道不能供人乘凉的呼喊,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15.有人认为本诗是借橘树来写自己,那么诗人借橘树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因为“___________”,所以“我”跟随他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因为“___________”,所以“我”也跟随他学习。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           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           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

1950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11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以           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

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           了东线战场的局面。

1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叫嚣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改变
B.狂妄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扭转
C.叫嚣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扭转
D.狂妄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改变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希望工程”的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
D.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B.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C.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D.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热的夏天,身体会感觉到燥热难耐,此时口腔的干燥不适感会相对明显,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因此,①        

虽然西瓜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但是,②        。例如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夏季经常吃西瓜,因为西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糖类物质,而糖类物质摄入过量对血糖的稳定和控制不利。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也不要吃西瓜,西瓜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如果在牌胃虚寒的时候吃多了西瓜,受到西瓜寒凉性质的刺激,脾胃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症状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部分人身体属于过敏体质,对很多食物都不适应,进食之后会有明显的过敏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如果③        ,最好也不要进食西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孙犁曾有一个出国机会,众人垂涎欲滴,但他以不会打领带为由,轻易地放弃了。关键是他没把出国当作享受。孙犁的享受是什么?他的《书衣文录》中有这样的句子: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


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旧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张九龄(678-740)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记叙性材料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