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5 题号:146113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元年,南唐主李景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即位。二年二月,唐迁都于豫章。八月甲辰,唐主景方议东还,以疾卒于南都。太子煜时留建康,遂即位。煜初名从嘉,聪悟好学,善属文,工书画,明音律。唐主酷信浮屠法,出禁中金钱,募人为僧。时都下僧及万人,皆仰给县官。僧有罪,命礼佛而释之。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唐主信重,谓之“一佛出世”,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南唐主”为“江南国主”,帝许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不从。帝命梁迥复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彬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八年二月,曹彬连破江南兵于白鹭洲、新林港。金陵孤城愈蹙,城陷。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懊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煜治装毕,遂与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陇西公李煜卒。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B.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C.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D.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御是古代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
B.国号,国家的称号,在古代,即朝代名。取消国号意味着政权的灭亡。
C.行营,古代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和临时设立的地方行政中心。
D.宰相,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一.种俗称,历代具体称谓有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宋的步步进逼,李景、李煜父子迁都躲避、去国号称臣都没有逃脱国家灭亡的命运,最终为宋所灭,身死异国他乡。
B.南唐皇帝崇奉佛法,从皇宫中拿出钱来奉养僧人,宋朝皇帝投其所好,使南唐皇帝不再以治理国家、固守边防为意。
C.宋朝皇帝贿赂林仁肇的侍从,偷来仁肇画像,在江南使者面前制造仁肇要投降的假象,离间南唐君臣,除掉了可怕的对手。
D.宋朝皇帝以召见李煜为名,借机发动对南唐的战争,但不准滥杀无辜,要求部属在不得已之时也不可伤害李煜及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
(2)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
2022·四川自贡·一模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                       今夫颛臾,而近于费
B.于是乃相与徒役          涂有饿莩而不知
C.不得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D.陈蔡大夫                 动干戈于邦内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军于城父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B.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C.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D.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子路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质疑了孔夫子之道,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才显出君子的修养,这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后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018-10-23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出,未也      辞:辞谢。
B.沛公则车骑       置:安排。
C.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之     过:责备。
2.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C.“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D.“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3.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019-03-22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精研六经,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愿省减所增造,但奉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徙为中散大夫。时军旅数出,百姓凋敝,周为《仇国论》,曰:“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故智者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也。”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亦咨问所疑焉。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克江油,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今若入吴,固当臣服。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众人无以易周之理,递从。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晋室践作,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

(选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卻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B.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C.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D.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2.下列对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其中《诗经》因“风”记载各地民歇而被认为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B.劝学从事:是地方掌管文教的学官,地位低于典学从事。按汉制,州刺史下设从事若干分管州政,劝学从事是其中之一。
C.汤武: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君主商汤和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D.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文中指晋取代魏国,登上皇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周博学多识,内敛机敏。他精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精通天文知识。他虽然没有随机而发的辩论口才,但是见识深刻高远,心思机敏迅捷。
B.谯周忠心辅君,敢于进谏。为劝谏后主修养德行,承继先王遗风,节俭行事,他举了王莽失败后,众人夺取贵重宝物而引起天下纷争的例子。
C.谯周鉴古讽今,善于总结。当时征战频仍,谯周作文援引古事,总结历史,从中得到启示:不让百姓疲敝不堪,审时度势,才能治理好国家。
D.谯周洞察时局,保全蜀国。当邓芝长驱直入,蜀国危在旦夕。谯周分析了形势利弊,主张后主投降。依靠他的谋划,刘氏蜀国最终太平无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
(2)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
2021-04-11更新 | 2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