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5 题号:146584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豹宵遁,屯东燕城。逖使潜进屯封丘以逼之。冯铁据二台,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先是,赵固、上官巴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坞主皆感恩,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B.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C.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D.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也指纪年、政体改变等的第一年。
B.左丞相,官名辅佐国君管理本国军政等要务。古人尊崇左,“左”表示尊位。
C.幽州,古州名。有古籍把“幽州”列为九州之一,九州是传说中的古代地理区划。
D.立祠,建立祠堂。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宗族宗祠也称为“祠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从小志向远大,不愿苟且偷安,他义正词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强烈要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历史典故与他有关。
B.祖逖部将与后赵军队对峙,祖逖设下计谋,用布袋装土伪装成大米,成功地威慑了敌人;后来又派军人截获了敌人的粮食,迫使敌人逃窜。
C.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展生产,待人平等;他因对黄河流域的坞主有恩,获得回报,使得黄河以南很多人归顺晋朝。
D.祖逖积极备战,让后赵王石勒担忧,石勒设法拉拢祖逖,并想与晋朝通商,被祖逖拒绝;石勒送还晋朝的逃叛者的首级,使祖逖感激缓和了双方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
(2)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
5.黄河两岸的坞堡之主为什么会感恩祖逖?
21-22高二上·重庆·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B.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C.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D.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皇帝的庙号,皇帝的庙号还有“……宗”“……帝”等,如唐太宗、隋炀帝。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卒,古代对士大夫去世的说法,天子死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D.臧否,书面用语,有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如“陟罚臧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与谢混、谢灵运相抗。
B.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纪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
C.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2)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
2018-04-25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          罪:归咎,归罪B.刃既接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D.涂有饿殍而不知     发: 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时入山林 ②申之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 ④斯天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6-16更新 | 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沉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刘)强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B.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C.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D.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三辅,既指唐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C.巡狩(巡守),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郊祀制,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制度。帝王每行祭天地,例于都城之郊,故称郊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喜好学问的郎官经常加以诱导并提拔。
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
(2) 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2018-10-18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