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46990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滹沱河,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人值得托付,后来苗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冯异为人低调,谦和退让。军队宿营休息时,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他常常不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且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
(2)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5.冯异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俟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竟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B.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C.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D.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B.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文中“视事三岁”,指杜诗到任工作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猥,意为随意,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中的“猥”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D.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请求。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请简要概括杜诗受皇帝重用的原因。
2023-06-20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穆字公叔,初举孝廉。顺帝末,江淮盗贼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说大将军梁冀曰:朱公叔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若以为谋主,贼不足平也。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及桓帝即位,穆以冀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夫人君不可不学,臣子当以天地顺道渐渍其心。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此犹倚南山坐平原也,谁能倾之!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如赴壑。今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冀不纳,赂遗太后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冀州盗贼尤多,故擢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为玛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讼穆,帝览其奏,乃赦之。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帝不纳。延熹六年,,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策诏褒述,追赠益州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朱乐何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韵一项是(     
A.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B.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C.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D.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B.僭,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职权、礼仪行事。
C.诣阙,阙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赴京都。
D.卒,在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卒”指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梁冀有权有势,骄傲暴虐不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曾多次上奏劝谏,但是梁冀最终没有接受朱穆的建议。
B.永兴元年,黄河涨水,数十万户人受灾,因此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等朱穆到职,上奏检举各郡,以致有人自杀。
C.在冀州刺史任上,朱穆处事严明,因严惩宦官而触怒皇帝。后他在台阁任职,上疏劝谏罢免宦官,但皇帝不予采纳。
D.朱穆为官清廉,做官数十年,吃蔬菜穿布衣,家中没有余财。朝廷下诏书记述其功德予以表彰,追赠他为益州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赂遗太后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
②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
5.朱穆向大将军梁冀提过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3-02-12更新 | 1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 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 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B.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招。
C.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2020-04-0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