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5 题号:147139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齐愍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东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二十三年。楚襄王迎妇于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B.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C.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D.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臣,拱卫王室之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亲王或郡王,可宗室,可外姓。
B.太子,皇帝立为嗣君的儿子。因其居于东边的宫殿,故也称为东宫或东床。
C.淮北,淮河以北地区。淮河以东地区称为淮东或淮左,淮河的南边称淮阴。
D.和亲,通过联姻改善两国关系的一种方式。有些和亲是被迫的,有些不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夺取了楚国城池之后,秦王向楚王发出了会面结盟的邀请。面对此种形势,楚王犹豫不定。最后在子兰的劝说下,才去了秦国。
B.在讨论如何处理楚国人质一事时,有人提出扣留,齐国丞相认为这样做有可能让齐国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齐王也曾这样认为。
C.楚怀王病死在秦国以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并且秦王给楚襄王送信说要进攻楚国,楚王害怕了,于是又到秦国去和亲。
D.司马光认为秦国太霸道,不仅害死楚怀王,还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国太软弱无能,太不争气,忍受杀父之仇,又与自己的敌人通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
(2)楚之君诚得其道,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5.文末荀卿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司马光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行纪

[宋]范成大

①峨眉有三山,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

②丙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北则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诏,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小瓦屋亦有光相①,谓之辟支佛现。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②刻削,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番,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绝之观,真平生矣。

③复岩殿致祷,俄氛雾③四起,混然一白。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④。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止。云平如玉地,时雨点有余飞。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采,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去,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得与岩正相值,色状俱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而两地各有紫云捧之,凡自午至未云物净尽,谓之收岩


【注】①光相:佛光。②崔嵬:高耸。③氛雾:雾气。④辟易:这里形容云雾飘飞的样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则瓦屋山   少:稍稍
B.数十百峰   凡:总共
C.真平生矣   冠:冠军
D.复岩殿致祷   诣:到……去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绵延入天竺诸番,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
(2)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
3.明朝陈士业评论本文:“鬼斧神工,亦虚使伎其使巧耳。”本文末段写作就跌宕细腻,极具层次感,请简要说明本段写景的层次。
2021-09-15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声君传

[宋]林景熙

春声君,风姓筝名,字子耀。其先孤竹君之裔,后家于渭川,复徙居扶风。世掌丝纶,声名赫奕。每岁至春和,举族必盛,翱翔飘舞,望之若空中人。筝父竹,母楮氏,梦青帝赐以瑶琴,觉而生筝。

君锐首阔面,尖头长股。少时有相者曰:“是儿风骨超然,经纶满腹。若风云之会,必能声振寰宇。”及长,思祖伯夷清节死,对人言辄呜呜焉,自鸣聒耳不厌也。或谓之曰:“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子有不平耶?抑亦自鸣其不幸耶?”曰:“大丈夫当昂首青霄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耳安能钳口缩舌类抱叶之寒蝉乎且吾闻之用舍遇也语默道也吾用则声闻于天,不用则卷而怀之。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焉至负不平之情遂自鸣其不幸耶!

自负以经济天下为己任,时闻风飚起,慨然有凌霄之志。时群盗蜂起,上问治之之术。对曰:“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急之,则益乱。当顺其风俗,被以声教,使之得见天日,然后上下相安。操纵自我,民自不为盗。”上深然之。上尝自臂佳鹞,见筝来,戏曰:“卿与若孰优?”对曰:“臣陛下厚恩,策名天府,思励清声,以裨风化,陛下得同臣于物乎!且臣所谓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者也。非如此鹞,饥则依人,饱则扬去而已。

君少时喜微行,一日清明出游,见士民争持牲酒于墓侧,乃叹曰:“树欲定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此皋鱼所以有风木之恨也。”即日解组缓归。风氏本旧族,至君辅相两朝,口代天言,身代天工,以身系四海之仰望者数十年,人谓能不坠其家声云。然赋质太薄,骨太轻,虽束带垂绅,而顺风盘旋,毫无所立。又性喜躁进,略不顾忌,人咸服其有钻天之能,实讥之也。

太史公曰:士君子处世,其穷也以道德鸣;其达也以功名鸣。彼依阿淟涊,与世浮沉,而曾无所建。明者视君,盖不啻在下风耳!世称君缵先业,聿骏有声,是未测其本也。夫忠孝,人之大伦,君欲励清声,裨风化,则忠;业相位养亲,则孝。忠孝两全,君之功业鸣世不无自矣。矧其仕止语默,又得孔子用行舍藏之道,谓之有道之士非欤?此所以能不坠其家声也。噫!君岂亦郭汾阳之流也耶?

(选自《林景熙集补注》有删节)


【注】①丝纶:皇帝诏书。②楮氏:纸的戏称。③风木之恨:子女来不及归养父母的遗憾。④依阿:曲意附从。淟涊:懦怯。回郭汾阳:唐代名将郭子仪,以功封汾阳郡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风云之会                       际:适逢
B.尝自负以经济天下为己任     自负:自许
C.臣陛下厚恩                       荷:承蒙
D.世称君缵先业                    克:继承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思祖伯夷清节死        至丹荆卿为计
B.子有不平耶               日月忽不淹兮
C.陛下得同臣于物乎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D.士君子处世               不知老将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颇具特色的讽谕小品,采用人物传记的写法,通过叙写风筝的身世、志向和品行等,委婉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愤懑。
B.春声君家族地位显赫,风骨超然,才学出众,有大志;深谙治民之道,又勤于政事,但美中不足的是性格冒进,无所顾虑和畏忌。
C.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春声君提出要以天下为己任,敢于为国发声;又通过春声君反驳皇帝将自己等同于鹞鹰一事,体现了其可贵的独立人格。
D.文章结尾阐述了士君子的处世原则,认为“忠孝”是立身行事的根本,要懂得“用行舍藏”,做到穷则立德、达则立功,反对随波逐流而无所建树。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大丈夫当昂首青霄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耳安能钳口缩舌类抱叶之寒蝉乎且吾闻之用舍遇也语默道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用则声闻于天,不用则卷而怀之。
②夫忠孝,人之大伦,君欲励清声,裨风化,则忠;业相位养亲,则孝。
2020-12-25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乐亭记

[南宋]叶适

因城郭之近,必有临望之美,为其人燕纾往来之地,所以众纪时,消烦娱忧,岂天固设之哉?

永嘉多大山,在州西者独细而秀,十数步内,辄自为拱揖,高不孤耸下亦凝止阴阳附从向背以情。水至城西南阔千尺,自峙岩私盐港,绿野新桥,陂荡纵横,舟艇各出菱莲中,棹歌相应和,已而皆会于思远楼下。土人以山水,子新所到,斯吉祥也,益深其崦,百金一藏,匠施僧,阡垅交植。岁将寒食,丈夫洁巾袜,女子新簪珥,扫家而祭,相与为邀嬉,城内外无居人焉,故西山游为最著。

虽然,地狭而专,民多而贫,外有靓袨都雅之形,实无名园杰榭,尤花异木,邀者虽心不相下,然或举债移质为毕事而已,固不能斗珍丽,穷水陆地。守长不察,曰:“噫侈富甚矣!”贪胥所窥,暴令绳之,必逻捕以酒,夺其笑语,械缚挞击,破产纳钱,不如是,榷利不数倍。嗟夫!窭①从奢,求一日之乐而终年之忧,不变者何也?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宣城孙公为郡之初,访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至清明节,始罢驰禁,纵民自饮。又明年,宅西山之中,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乐,取昔人“醉能同其乐”之义。孙公性不喜饮,政不专为宽盖通民之愿而务得其情如此,亭成而民歌乐之。当是时,四邻水旱不常,永嘉独屡熟,殆天亦以其人之和者应之欤!

古之善政者能防民之游使从其教节民之醉饱使归于德何上无所利以病民也。及其后也,因民之自游而为之御,招民以极醉而尽其利。民犹有不得游且醉,其赖于生者日已薄,而人之类可哀也已!故余记公之事,既以贤于今之所谓病民者,而推公之志,又将进于古之所谓治民者也。

绍熙五年五月

(有删改)


【注】①窭:贫穷。②榷:指专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众纪时   合:会合。B.匠施僧   赇:贿赂。
C.邀者虽心不相下   竞:争胜。D.求一日之乐而终年之忧   贻:得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西山游为最著   二虫又何知B.窭从奢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政不专为宽   且立石于墓之门D.永嘉独屡熟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永嘉山水之美,引发出人民“以窭从奢”习俗和贪胥“暴令绳之”的扰民弊政,进而引出孙公“罢権弛禁,纵民自饮”的惠民善政。
B.孙公自己并不喜饮酒,不专制而实行宽大的政策,他真正通晓百姓心意,效仿欧阳修的醉翁亭修建醉乐亭,以期能够与民同乐。
C.文章构思精巧,文中多处语句相互照应,如开篇以“因城郭之近,必有临望之美”二句起势,照应后文修建醉乐亭后“亭成而民歌乐之”。
D.文章善于写景、记事、议论,倒数第二段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在对比中赞美了孙公,也体现了作者体恤百姓、推行善政的为官从政理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善政者能防民之佚游使从其教节民之醉饱使归于德何者上无所利以病民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又明年,宅西山之中,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乐,取昔人“醉能同其乐”之义。
(2)故余记公之事,既以贤于今之所谓病民者,而推公之志,又将进于古之所谓治民者也。
2020-04-10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