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2-29 3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午假期,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其中,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不少观众直呼“爱了”。从憨态可掬的“唐宫小姐姐”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到“端午奇妙游”……近来,河南不断从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取材,打造出优秀文化产品。

从《唐宫夜宴》《帝后礼佛图》到《洛神水赋》,创作团队没有将文化符号简单堆砌,更没有一味追求排场宏大,而是精心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创新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让那些古朴的文明“活”起来,穿越历史,更穿透荧幕隔阂。

《洛神水赋》播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文推介,称是“难以置信的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也转发相关舞蹈视频,并引用《洛神赋》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点评。

《端午奇妙游》执行策划徐娜说。创作团队扎根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端午的传统习俗和当代人的需求、期待进行了再创作。“文化是一个生命体,我们正与时俱进地嫁接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画卷。“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河南规划了清晰的“蓝图”;到2025年,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摘编自《传统文化“破圈”创新探索观察》)

材料二:

9月19日晚7时30分,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中秋奇妙游》在河南卫视播出。绝美的舞台、深厚的文化韵味,一经播出就连上六个热搜,引得无数网友纷纷点赞称绝。

从春节《唐宫夜宴》的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系列晚会的经典频出,以往存在感并不强的河南卫视突发“神力”,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潮+文化的创新代表。“奇妙游”系列也迅速成为河南卫视最大的IP。为什么是河南?笔者认为,传播技术的创新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其背后秘诀。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形式,进行舞台创新是关键。以《唐宫夜宴》为例,节目充分利用了5G+AR技术,融合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对古老的文物进行“复活”,将歌舞放进博物馆场景之内,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之感。而这种“传统文化+现代技术”的新传播形式也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观众,唤起了人们的历史情感,也让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新的认知和理解。就像詹姆斯·凯瑞所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认为,传播并非只指讯息在空间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通过将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进行传播,河南卫视担负起了这一“仪式”的重任。

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其根本。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既是文化大省,又是精神高地。黄河、龙门石窟、应天门、老君山、豫剧、少林寺、太极拳……“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汉砖瓦”的形容并非言过其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宝库。河南卫视通过深耕优秀文化,以新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这种自信、自觉的文化精神也提供给观众一种崭新的欣赏艺术的方式,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明星、网红的唱歌跳舞。就像一位网友评论到,传统文化从来不“土”,只是因能力不够,呈现不出它的美罢了。

河南卫视自春晚起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代言人”,不只是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坚守初心、不忘传统、厚积薄发、求实创新。这一系列文化产品,不仅是河南传统文化的出图,更是华夏儿女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不绝的骄傲。

(摘编自《河南卫视为何频出圈?》)

材料三:

国潮文化的流行,是因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因子被重新挖掘,创新赋能使其更具时代生命力。国潮风格在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顺应了时代审美的潮流,将极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符号与当下流行的服饰、食品和日用品结合在一起,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譬如,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节目之所以大受欢迎,就是将许多传承已久的人、物、事、景、器、技以及理念融入其中,向观众阐释了节目制作人员对中秋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既有文化又有新意。

悠久而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新的时代和市场背景下国潮的流行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千百年来先辈用智慧积淀的文化,将精益求精、勤劳、博学、节约、自律、诚信等价值理念通过一些符号、器物、技巧传承下来,成为优秀文化基因及精神内核的载体,再经过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更具时代新魅力,得到青少年的追捧,从而在创新中把这些精髓发扬光大。

(摘编自《激发国潮文化创新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唐宫夜宴》到《中秋奇妙游》,创作团队没有追求场面宏大,而是精心挖掘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B.《洛神水赋》不仅征服了国人,还被推介到了海外。该节目精心塑造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C.河南卫视与时俱进地嫁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力量,创作出了“奇妙游”系列的优秀作品。
D.《唐宫夜宴》利用5G+AR技术,将歌舞放进博物馆场景之内,“传统文化+现代技术”唤起了人们的历史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成为“国潮+文化”的创新代表,说明征服观众不能依靠流量明星、豪华制作和造势宣传。
B.文化类节目想要引发时代的共鸣,获得观众的共情,就应该充分考虑当代人的需求期待和审美趣味。
C.河南卫视经典频出,主要得益于河南省规划了清晰的“蓝图”,绘就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画卷。
D.国潮文化成为了时尚潮流,所以民族传统文化因子才被重新挖掘,创新赋能使其更具时代生命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辞采华美,想象丰富,描写细腻,为后世的书法、绘画乃至戏剧提供了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B.热播剧《觉醒年代》感动无数观众,合肥市民纷纷来到“延乔路”路牌下,敬献鲜花来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
C.《孙子兵法》《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这些文化瑰宝里有着足够的厚度与力量,必将在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
D.《登场了!洛阳》开发的考古盲盒吸引众多网友争相收藏,让千年“文物”以一种潮流的方式进入年轻人的生活。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如何创作优秀的文化产品?请结合河南卫视的做法提几条建议。
2021-12-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华威先生

张天翼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

“三点钟还有一个集会。”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可是包车例外。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光。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①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攥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刮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他刮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

“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

“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选自《文艺阵地》半月刊1938年4月16日第1卷第1期,有删改)

文本二:

张天翼在写作讽刺小说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是表现在主题上,他围绕反虚伪、反庸俗、反愚昧三个大方面来进行揭露,反虚伪是针对地主官僚的虚伪狡诈,反庸俗是旨在揭露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庸俗动摇,反愚昧则是对底层人民的愚昧麻木作出抨击。其次是表现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运用漫画式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征,夸张地描绘出来,而显出人物的丑与恶。尤其是在以自相矛盾的手法来写人物上,撕开其虚伪的面具而带来了喜剧的效果是其一大特色。

(选自《谈做戏的虚无党—-华威先生》,有删改)


注:《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意描写华威先生“公文皮包”“手杖”“包车”等,既表明他的身份高贵,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嘲讽的态度。
B.文中写有一位“攥着拳头瞪着眼”的同志,表明不是所有人都买华威先生的账,也并未都将他看作抗战工作的领导者。
C.华威先生的会议发言简短而中肯,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强调了只有认定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的重要性。
D.文末“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中的省略号说明华威先生的工作十分繁忙、繁重,但实际上他只是注重名利和权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是华威先生故事的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感与可信度。
B.小说选取了华威先生去参加三个不同的会议的片段,通过巧妙的详略安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有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他的虚伪。
D.小说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假抗日,勾结日伪真反共的反动实质。
8.小说在塑造华威先生时运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试分别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
9.文本二指出了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手法之一是“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自相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1-12-2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齐愍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东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二十三年。楚襄王迎妇于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B.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C.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D.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臣,拱卫王室之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亲王或郡王,可宗室,可外姓。
B.太子,皇帝立为嗣君的儿子。因其居于东边的宫殿,故也称为东宫或东床。
C.淮北,淮河以北地区。淮河以东地区称为淮东或淮左,淮河的南边称淮阴。
D.和亲,通过联姻改善两国关系的一种方式。有些和亲是被迫的,有些不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夺取了楚国城池之后,秦王向楚王发出了会面结盟的邀请。面对此种形势,楚王犹豫不定。最后在子兰的劝说下,才去了秦国。
B.在讨论如何处理楚国人质一事时,有人提出扣留,齐国丞相认为这样做有可能让齐国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齐王也曾这样认为。
C.楚怀王病死在秦国以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并且秦王给楚襄王送信说要进攻楚国,楚王害怕了,于是又到秦国去和亲。
D.司马光认为秦国太霸道,不仅害死楚怀王,还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国太软弱无能,太不争气,忍受杀父之仇,又与自己的敌人通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
(2)楚之君诚得其道,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14.文末荀卿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司马光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①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人,为人及才华深受王安石赏识,惜早逝。②昆仑及后文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清风无力驱除热浪,太阳又偏偏施威不肯下山,写出了暑旱之甚,酷热难当。
B.颔联围绕“旱”字,写出人们的担忧,责怨老天,难道不怕地上江河海洋都枯竭么。
C.颈联宕开一层,想到昆仑山顶有积雪、蓬莱岛上气候寒凉,皆可解热除旱,心生向往。
D.尾联尽情展示诗人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襟。
16.《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王令“才思奇轶”,意思是王令的诗歌才思奇异,不同于常人。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021-12-2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管子》中说“喜无以赏,怒无以杀”,《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执政者的行为必须有所规范,不能凭个人的喜怒行事。
(2)《扬州慢》的词前小序中写道:“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词中与此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常以“樽”这一酒器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苏轼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就各自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分别表达了祭奠和欢聚之意。
2021-12-25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山东出现寒潮天气。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农作物防寒防冻,         “战”寒潮。

“棚内温度低于8℃的时候,要采取措施增加温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火道加温,但是一定要让烟气排出去,否则煤炭里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会使蔬菜受害。”11月21日,天气虽寒,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农技志愿者王洪珍正在给菜农讲授大棚防冻灾知识,此次寒潮来袭,收到预警通知后,         的他马上进棚指导和开机直播。

“为抵抗寒潮,我镇组织了农技志愿服务队入村进棚指导,采取现场指导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授课效率,为减灾降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马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哲说。

在寿光,应对寒潮工作同样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在发布做好寒潮大风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各村菜农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压紧大棚,防范棚膜不受损,增加棚温,最大程度缩小低温天气给大棚蔬菜带来的损失。田柳镇西埠头村村民张玉光接到寒潮到来的通知之后,他立刻赶到大棚里。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应对寒潮         ,先给大棚盖好棉被,再罩上棚罩,用沙袋压紧压实,既防风又防寒。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齐头并进       无所不至       方兴未艾       游刃有余
B.多措并举       乐于助人       如火如荼       游刃有余
C.多措并举       无所不至       如火如荼       驾轻就熟
D.齐头并进       乐于助人       方兴未艾       驾轻就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修改。
20.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2021-12-2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生活变成诗的李子柒用一片棉田、一床棉被,让世人醉心于棉花蓬松温暖的质感中。棉花虽然与人类社会相伴已逾7000年,。在风沙中,一株棉芽从干涸的土地中钻出,化成“守望绿”,自然界迎来一抹生机;仲夏的棉田因为朵朵“新生黄”的绽放,一扫酷暑难耐的煎熬;在此之后,棉的花瓣骤变“怡然粉”,温柔娇丽、怡然自得;经一场激烈的怒放,,素棉花满,丰收在望;最终,棉沉浸于“大地褐”中,(     );棉的生命脉络就这样逐渐明晰。

看似简单的棉花,。中国时尚界的潮流风向标——上海时装周,围绕大海、山林和原野等主题,将时尚与棉的生命力充分展示与演绎,层层递进,把一场富于启迪意义的感官大赏呈现给观众。在时尚的背后,我们更是看到了这一古老的作物与现代时尚、环保理念的完美融合。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并会伴随人类未来的每一次远迁,以其卓绝的环保力量施泽于地球,大自然昔日的璀璨图景得以展现。
B.并会伴随未来人类的每一次远迁,其卓绝的环保力量施礼于地球,让大自然昔日的璀璨图景得以重现。
C.并会伴随未来人类的每一次远迁,以其卓绝的环保力量施泽于地球,大自然昔日的璀璨图景得以展现。
D.并会伴随人类未来的每一次远迁,以其卓绝的环保力量施泽于地球,让大自然昔日的璀璨图景得以重现。
2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1-12-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鲁迅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2-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张天翼(1906-1985)  《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其他南宋作家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其他北宋作家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概括要点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奋斗 励志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