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文主题 > 青年成长 > 责任 担当
题型:作文-材料作文 难度:0.4 引用次数:232 题号:1475698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日,4点多,李勃已经起床赶到天安门广场,为保障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照明安全稳定,李勃和同事们已提前对253基华灯清洗检修,假期24小时人员在岗值班值守。华灯亮起,璀璨温暖的灯光下,是喜乐祥和、国泰民安。天安门西南方向近2000公里之外,成都客运动车队的列车员赖国庆迎来了自己第38个生日。16年来,他的每个生日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爱国、爱家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笑着说。长春输气站,国庆7天,朱晓东和同事们加强巡检保证管道安全。他说,我们付出多一分,民生保障就会更可靠一分。作为长沙的人气网红景点,黄兴路步行街从临近国庆起就开始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所有环卫人员全部停休。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相似题推荐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1997年开始,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2022-09-16更新 | 196次组卷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历史上多有隐逸之士,不愿为官而洁身自好。楚王派了专使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则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翻跟斗的小乌龟,予以拒绝。陶渊明做了81天彭泽县县令,便“守拙归园田”去了,他想让自己“愿无违”。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孔子不肯归隐,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陆游则直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僵卧孤村,也“尚思为国戍轮台”。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11-30更新 | 153次组卷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97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

2021年起,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优师计划不仅是把优秀的教师安排到基层一线,也是把满天的星火和希望带到了欠发达地区。优师计划本身承担着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消除教育的城乡、地区差异的重任。

99日,教育部宣布:到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未来还将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其实,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是最好的社会公平推进剂,公众对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焦虑,乃至对于寒门子弟前途的担忧,根子往往出在教育的起点不公平上,解决手段还是推动教育公平,特别是要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进步。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运,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张桂梅老师用自己40年的付出,改变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只为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教育面貌,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久久为功,所以,需要用好制度、好政策在基层留下好老师,满足群众从能上学上好学的希望,这是国家的政策好声音,也需要一群群、一代代的优秀教师用青春岁月乃至一生的心血去描绘中国教育的蓝图。

我们看到,从优师计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无数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生,正在走向祖国大地的村村寨寨,雪域高原,大山深处,牧区矿区,因为他们的默默耕耘、甘为人梯而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无数的孩子因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出现而被点亮眼眸,学会飞翔,走出大山,所以,教师肩膀上的担子重重的,那是孩子的前途,是民族的未来。我们看到,更多的大学生正在重返大山”“反哺家乡,他们带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走出大山,怀着一颗红心重返家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这个走出凉山的彝族小伙,如今作为支教志愿者重回大山,践行着有幸被光照亮,我也想努力发出微光的誓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愿“优师”涌现,人才辈出,愿最渴望知识的眼睛被“优师”点亮,愿昔日的贫瘠被教育改变。根据上述文本,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9-16更新 | 2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