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47596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燕太子丹尝于赵,与政善,后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太子闻卫人荆之贤,赍厚礼卑辞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即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二十年,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意为以财物或人员做抵押,文中指派往他国做人质。
B.宗族,古代社会中同一父系家族成员的称谓,包括出嫁的女性。
C.咸阳,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D.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听说荆轲非常有贤能,便携带厚重的礼物,以谦卑的言辞求见荆轲,游说荆轲刺杀秦王,荆轲答应了燕太子丹的请求。
B.荆轲想要利用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作为礼物去接近并刺杀秦王,但是燕太子丹不同意荆轲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
C.樊於期的父母、宗族都被秦王诛杀了,为了报仇,樊於期在荆轲的游说下当场自刎,燕太子丹听说后急忙赶去,伏在樊於期尸体上痛哭。
D.荆轲到达秦国后,在秦王的宠臣蒙嘉的帮助下,得以靠近秦王,并趁献图之机行刺秦王,但是没能成功,被秦王肢解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
(2)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䜣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诉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入不测之渊A而必出B不C出D请以一鼠首为女E殉者H臣必不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我国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
B.“乘”,量词。一指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一指古代军队组织的单位,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文中的“乘”是指兵车。
C.相国,我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或丞相。
D.“君无为魏计”的“计”指考虑、谋划,与《出师表》中的“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字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诉认为秦国是不可测之渊,魏王访秦可能有去无回,并以“鼠首”为喻,指出许绾以人头为担保的做法不可信。
B.支期向魏王献计,建议魏王先静观楚王动向,若楚王去秦国,则魏王可抢先楚王一步入秦,如若不然,则可以联楚抗秦。
C.在周诉、支期的劝说下,魏王虽然答应不去秦国朝拜,但心中还是有所顾虑,这是因为他已应允应侯,担心失信于人。
D.支期与长信侯一起去见魏王,魏王在支期的提议下装病接见长信侯,长信侯见状,主动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2)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5.支期是如何说服长信侯去见魏王的?请简要概括。
2024-04-05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訹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借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宫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文中即是第一个意思。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
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最终削除相王辅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0-09-28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垣老人李杲,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冲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以乡豪接待国使,府尹闻其妙龄有守也,讽妓强之酒,不得辞,稍饮,遂大吐而出。其自爱如此。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人多之。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君殁,迨今十有七年,谦父言犹在耳,念之益新。噫嘻!君之学,知所托矣。

——节选自《医史·东垣老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B.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C.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D.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在古代称他人可表尊称,如本文称李东垣为“李君”;还可以指对先祖、父母的敬称,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
B.讳,古代有避名讳之俗,此俗专用于称死后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在名前称讳,以示尊敬。如《后汉书》载道“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C.《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南宋的朱熹列为“四书”。
D.进纳,古时有些朝代允许子民交纳钱粮以买取官爵。此制虽曾经遭到过质疑与批评,但在古代社会却经常能见其踪迹,宋代尤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东垣为人慷慨,爱才惜才。他建书院接待儒士,周济那些不能自给者。后来给予生活困难的谦父二十金,并表示即使给再多钱财也不吝惜。
B.李东垣坚守操守,自持自爱。乡邻认为欢娱惬意之处,他从来不去。在接待国使的宴席上,府尹暗示歌妓劝酒,结果他饮酒少许便大吐离席。
C.李东垣医人传道,师德高尚。为将所学托付后世,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在得知谦父是为传道而求学后,他便将自己所学传授给谦父,直至离世。
D.李东垣勤奋好学、医术精湛。他曾因母亲死于不明之症而立志学医,弥补过错。几年后学成回乡,为家乡流行的疫疠研究出了很有效的药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2)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人多之。
2020-06-16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