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147780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有京都声。问其人,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铮铮有京都声/苏子愀(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蜀道难,难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蜀道难》)
4.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州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5.翻译
(1)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长句,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节选自《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甲】例句:遂命,使快弹数曲
A.商人别离B.因为长句,以赠之
C.闻舟中弹琵琶者D.砯崖石万壑雷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长句                                                    作为
B.君翻作《琵琶行》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句末语气词
D.所守或匪亲,化狼与豺                            成为
3.对选段【乙】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君子            多:赞赏B.以恩泽               市:收买
C.数千百言            凡:凡是D.会有恶居易者     素:向来
4.下列对选段【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这样做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2022-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春秋》所以美狼瞟者,为能获其死所。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窃慕之,是失臣子之义也。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椎心泣血于骨肉受刑,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

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选自白居易《李陵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
B.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
C.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
D.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遂亡其宗”与“其一人夜亡”(《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的意思不同。
B.《春秋》,东周时鲁国的编年史,相传是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是儒家经典。
C.夷狄,古称西方部族为夷,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君子不爱其死”与“不爱珍器重宝”《过秦论》中的“爱”字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李陵作为汉朝的大将,确实没有做到忠、勇、智、孝,失去了做人的最可宝贵的东西,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君主,对不起亲人。
B.春秋时的狼瞟死得其所,受到了《春秋》的赞美,白居易以之与李陵进行对比,指出李陵在应该死去时而不死,实在应该受到批评。
C.李陵在写给子卿的信中,怨恨汉不理解他,对亲人被诛杀感到万分悲痛;说自己想刎颈明志,却没有反省他自身前后的所作所为。
D.陇西的士大夫与白居易一样,都认为李陵之死轻于鸿毛,对他的投降行为非常不齿,如果有谁姓李,他们就认为其人应以之为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2)与其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
5.文章末段有两次引用,它们在论证方式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8-12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所以不死,欲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到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注]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材料二: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哀哉!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选自白居易《李陵论》,有删改)

[注]廊庙,古代指殿下屋和太庙,后用来指代朝廷,廊庙宰即指朝廷掌权的官员。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陵B不死C罪也D子卿E视陵F岂G偷生之士H而惜死之人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在文中指“当权者”,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用法不相同。
B.加,在文中指“嘉奖”,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中的“加”词义不相同。
C.宗,在文中指“宗族”,与成语“光宗耀祖”中的“宗”词义相同。
D.延,在文中指“延续”,与《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中的“延”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举高祖皇帝当年被匈奴所困,最终勉强脱身的事例,意在说明自己最终打了败仗和不以死殉国是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导致的。
B.李陵认为汉朝廷对有功之人是没有做到厚待的,他用已故祖父李广和苏武的不公遭遇这两个例子,来反驳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观点。
C.白居易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有引用名言的引用论证,也有古之君子与李陵之间的对比论证,采用的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比较有力。
D.白居易面对有人评判武帝听信流言而诛杀李陵家族,认为武帝负德的观点,他用假设论证来回应这种质疑武帝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2)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
2024-05-28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