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47793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中立,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入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入仕的一条途径。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减轻了百姓负担。
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迁尚书右亲/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D.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科,科考名,唐宋进士分甲乙两科,明清进士称“甲科”,举人称“乙科”。
B.乘舆,指皇帝和诸侯乘坐的车子,也泛指皇帝所用器物,故常被用来指代皇帝。
C.服除,又称服阕,指守丧期满脱除丧服,古代官员遇父母丧,须离职守丧三年。
D.社稷,是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合称,因君主祭祀社稷,故常用社稷代指君主宗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辞令,娴于政事。玄宗执政时,韩休和赵冬曦一同考取进士乙科,高中后他一度任职朝廷,后掌管诏令之事。
B.韩休执政为民,造福一方。他在任虢州刺史时,请求把接待皇帝的赋税分摊给其他州,遇阻后仍坚持己见,终获批准。
C.韩休耿直方正,公正无私。李美玉因罪将被流放岭南,他认为李美玉所犯并非大罪,主张先惩罚恃恩而贪腐的程伯献。
D.韩休关心朝政,敢于直谏。韩休常常切直地指责唐玄宗政事过失,玄宗游乐射猎稍有过度,韩休就会为此事及时上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2022-03-25更新 | 1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绾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邱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理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互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县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用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科举考试的等级;科举考中称“及第”,科举没考中称“落第”。
B.“擢”是提拔官职。在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字还有“拔”“陟”“升”“迁”等。
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李杜”,多指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之后,杜甫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自幼同房绾就有深交,房绾被罢免宰相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绾辩解,唐玄宗大怒。
C.杜甫与剑南节度使严武是世交,于是前往剑南依附严武。严武死了之后,杜甫漂泊于梓、夔之间。
D.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2)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023-03-28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石,字中玉。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从历四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点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以折大臣,石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缩不得对,气益夺,播绅赖以为强。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曰:“刑杀太甚,则致阴诊。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帝曰:“善。”帝尝顾郑覃曰:“覃老矣,当无妄,试谕我犹汉何等主?”覃曰:“陛下文、宣主也。”帝曰:“渠敢望是!”石欲强帝志使不怠,因曰:“陛下之问而覃之对,臣皆以为非。颜回匹夫耳,自比于舜。陛下有四海,春秋富,当观得失于前,日引月长,以齐尧、舜,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为不及?惟陛下开肆厥志,不以文、宣自安,则大业济矣。”俄进中书侍郎。石用韩益判度支案,以赃败。石曰:“臣本以益知财利,不保其贪。”帝曰:“宰相任人,知则用,过则弃,谓之至公。它宰相所用,强蔽其过,此其私也。”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乃得脱。天子骇愣,遣使者慰抚,赐良药。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而仇士良疾之,将加害,帝知其然,而未为之,遂罢去。遣日,给贵都阙,士人恨愤。石让中书侍郎,换检校兵部尚书,它不听。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

(摘编自《新唐书·李石传》)


[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中被诛。②恧:(nǜ)惭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B.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C.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D.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是唐宪宗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B.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施用帐幕而得名,也可用来泛称幕僚。
C.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
D.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武官户籍、军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石富有才略,为吏很是精明。他考中进士后在李听幕府中任职,跟从李听历任四镇,深受信任,在李听每次征伐时,都受命掌管后方的事务。
B.李石意图振兴,激励皇帝立志。郑覃认为皇帝可以类比为汉代文、宣二帝,李石却不以为然,激励皇帝树立远大志向,超越文、宣,自比于舜。
C.李石应对从容,重视稳定人心。宦官气焰嚣张,震慑大臣,李石从容应对,使宦官们惭愧退缩;皇帝问人心为何不安,李石点明是因刑杀太过。
D.李石遭到刺杀,惊险中得逃生。李石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射伤,在逃奔中经过坊门时又被刺客挥刀拦截,他的马尾被砍断后,才得以脱身保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
(2)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
2021-06-04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