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79214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乃起兵。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靳黈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则有令,而臣太守,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乃使冯亭代靳黈。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乃使赵胜往受地,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

《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B.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C.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D.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效上党”指献出上党地区,“效”与《出师表》“恐托付不效”的“效”含义不同。
B.“不能卒”指不能完成使命,“卒”与《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的“卒”含义相同。
C.“趋以报王”指迅速报告韩王,“趋”与《滕王阁序》“他日趋庭”的“趋”含义不同。
D.“阴使”指暗中派遣,“阴”与《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的“阴”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他赞成秦王攻打韩国,他认为韩国一定会害怕秦国出兵,一旦害怕,那么不用交战就可以让韩国大量割让土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
B.冯亭派人对赵王说,上党的百姓不想做秦国的子民,而愿意做赵国的子民。现在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敬献给赵王,希望赵王裁定此事。
C.赵豹认为韩国敬献上党之地于赵是“无故之利”,想转嫁祸患;赵王却认为上党百姓是顾念自己仁义才愿归顺,并非“无故”。
D.冯亭认为,如果接受封赏,他便会处于三不义境地:镇守疆土不能效死却以地予人,应亲赴秦国却不顺从君命,出卖君主土地却享受封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2)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②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③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张唐:秦将军。③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曾为秦昭王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广河间之地”中的“广”与《过秦论》中“会盟而谋弱秦”的“弱”用法相同。
B.君侯,古代称列侯为君侯,秦汉时,多以列侯为丞相,后敬称尊贵者。
C.“君其试臣”中的“其”与《谏太宗十思疏》“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的“其”均表祈使语气。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让燕太子丹入秦为人质,为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甘罗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同意了。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最后成功说服张唐为他准备好车马财物,替张唐先行通报赵国。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后,又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当即答应了他的建议。秦得到赵国五城,赵大破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5.甘罗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2-02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丧不绝声,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扬,使城父人执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也;奉初以还,故遣之,已而悔之,亦无及也。”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王乃赦之。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鉏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节选自《说苑立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B.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C.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D.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
B.“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
C.“忠而不死,不廉”与“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廉”字含义相同。
D.“臣不佞,不能贰也”与“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贰”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认为他们不智、不忠、不廉,从心里鄙视他们,所以不肯按照礼仪致敬。
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并劝他接受,曾子不接受,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孔子对此表示赞扬。
C.奋扬接受楚平王的派谴去刺杀太子,他遵循楚平王当初“事建如事余”的命令放走了太子。平王责怪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D.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鉏之弥被他恭敬的态度感动,认为杀他是不忠的,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
5.文中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子路“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的观点?
2023-11-17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文本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邪?”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文本三: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文本四:

赵武王曰:“今吾欲继襄王之业,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祝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服A者B所C以D便E用F也G礼H者I所J以J便L事M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政治主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合纵”。
B.陈忠的意思是陈述内心忠诚,“陈”与《后汉书·张衡传》“衡因上疏陈事”的“陈”字含义相同。
C.倚秦的意思是依靠秦国,“倚”与《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的“倚”字含义不同。
D.左衽,前襟向左掩,是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与之相对,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服多为右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孟子认为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B.文本二中赵威后对齐使的不悦而问予以了强有力的反驳,认为对方是“舍本而问末”。
C.文本三中苏秦认为要保全赵国,赵王必须选对外交对象,因此应联合五国对抗秦国。
D.文本四中赵武灵王之所以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应时而变,效仿周边的瓯越及吴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5.如何做到孟子所说的“得民心”?请结合后三个文本简要概括。
2023-05-09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