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广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2-01 1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这一核心理论。后来又提出了一组相对立的概念:“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居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我之境”中,物更多地不是单纯的表现物之存在,而是用来传达人的情感、感受,是人的内在情感的表象化。如其所举两例中,可明显看出“物皆著我之色彩”,即带着浓厚的主观情感。“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将花生命化,“问花”、“飞过”等词的运用描写出了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而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写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外物”从触觉、听觉、视觉几方面给漂泊蓬转的“我”以刺激,创造出一种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境。而“我”将这种种感受投注到“外物”中,并将之真切生动的描写出来,使读者也能“感同身受”。朱光潜先生认为“有我之境”可以用立普斯的“移情”来解释。他将这种“移情”解释成“死物的生命化”或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

在“无我之境”中,“我”依然存在,但物以物之存在的形式呈现,即物作为存在者,达到一种无情感遮蔽的澄明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乌悠悠下”,作者并未表现自己的情感,“菊”“南山”“寒波”“白鸟”作为被描写之物,只是单纯的作为被描写对象而存在,即“外物”之存在。也就是说,在“无我之境”中,物即以物之存在性存在,“我”与“外物”各得其所,互不干扰。“我”所看到的物即是物之本来形式。所谓“以物观物”,并不是否定观者的存在,我将其理解为按物之存在来认识物,亦即尽力恢复客体存在的真实性,而在这种客体存在中淡化了主体存在。叔本华认为:“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来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觉景象所充满、所占据”。王国维于其《孔子之美育主义》中,曾论述过他所理解的叔本华的“纯粹无欲之我”:“……无欲故无空乏,无希望,无恐怖,其视外物也,不以为与我有利害之关系,而但视为纯粹之外物,此境界唯观美时有之。”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理论影响很大,争议也颇多。王国维提出这一理论是受到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但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有所发挥。今人也不应一味批判,而应对王氏之理论做出传承和完善。

(摘编自崔玉炜《浅议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古人的词作大多只能达到“有我之境”,而豪杰之士能够写出“无我之境”。
B.“有我之境”中,人能够将内在主观情感投射到外物上,即立普斯所说的“移情”。
C.“无我之境”中没有主观情感,外物以物的本身存在,即叔本华所谓“纯粹无欲之我”。
D.王国维在叔本华影响下提出了“有我”“无我”,对“境界”这一美学理论作了完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结尾提及面临的争议,希望王氏理论能进一步发展。
B.本文对比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以证明后者的境界更高,写作难度更大。
C.本文通过对“我”和“外物”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特点。
D.本文引用朱光潜、立普斯、叔本华的观点来阐释王国维的理论,增添了学术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23-01-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要求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这是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水网。水网作为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亦是稳增长、利当前、促长远的强劲动力,建设水网是区域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工作。

不仅是云南省,我国整体上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水资源供需失衡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制约。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把水网摆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

(摘编自刘璐《对国家水网的认识》)

材料二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备受瞩目的引江补汉工程拉开建设帷幕。规划东、中、西线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连接,共同编织“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大水网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将连通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据测算,工程建成后,南水北调中线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

“引江补汉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国家水网的主骨架、主动脉将更加坚实、强劲。”水利部规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同时,发挥重点工程示范效应,织密一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摘编自陈晨、张锐《国之重器“牵手”,筑牢国家水网主骨架》)

材料三

(摘自杨贵羽、王浩《国家水网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用研究》)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但从整体看,受技术和经济的制约,我国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较低,约50%的中小河流、73%的小型水库、23%的中型水库没有水文监测设施,大多数江河堤防、中型水库和几乎所有小型水库都没有安全监测设施。信息化共享能力和智慧调度调配与精准控制能力不足,重要江河湖库水利要素监测智能化水平低,卫星、雷达、视频、物联网等智能化监测措施欠缺,水旱灾害智能化预测预警功能单一,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能力不足。

2021-2035年,几千座水库枢纽工程、数百个引调水工程、几万公里三级以上堤防将开展智能化建设和改造。预计到2035年,国家水网将全面实现仿真智能化和调度控制自动化,水利工程建设与调度运行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建造和智慧调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摘编自刘辉《国家水网工程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4.对材料三的图表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2003年开始,除个别年份略有波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B.多年以来,南方粮食总产量都显著高于北方,而人均粮食产量则刚好相反。
C.2017年以后,南北方人均粮食产量差距增大,说明南方人口比北方增长更快。
D.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也随之增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国家水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举楷。
B.引江补汉是“南水北调”重点工程,这一工程建成后将连通三峡工程,大幅增加北调水量。
C.国家水网建设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等都有重大意义。
D.我国水利建设智能化水平较低,科学决策的能力不足,这些问题2035年都有望得到解决。
6.根据材料,我国应该从哪些层面加强国家水网建设?
2023-0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婆的早饭

李娟

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的时候……白天睡成这样,那晚上干什么?晚上就开始玩了呗。一整夜,她睡的帐篷角落那边窸窸窣窣响个不停。有时会有“哐啷”一声,肯定是摔跤了,要不就一定是弄倒了什么东西。

有时候,各种各样的怪声音还会一路延伸到摆放糖果的小食品货架那边……也不能怪老太太嘴馋,闲着也闲着,不吃怎么着?

总之一夜不得安宁,直到天蒙蒙亮了,我们才能疲惫地沉沉睡去。那时,天大的声响也惊动不了。

那样的时刻,外婆也开始起床准备早饭了。

如果那个时候我醒着,会从帐篷缝里看到外婆一手拎一截小木桩(我们家的小板凳),一手捏着窄窄一溜儿桦树皮,弓着腰,慢慢向炉灶那边走去。

为预防火灾,我们家的灶砌得离帐篷比较远,在沼泽边的下风处。炉子很简单,三块石头往那儿一堆就行了,旁边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很平,炒菜时可以放些油盐酱醋。没有风的时候,我们也把它当作饭桌围着吃饭。炉灶旁边还支了个“人”字形的小棚,里边垛了柴火。

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

就这样,清晨里,世界的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了。

除了外婆,一些牧羊人和从外地来收购羊和羊皮的维族人、回回也要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内容。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很久了。早上多冷啊,他们裹着沉重的皮大衣,在清晨发白发亮的冷空气里走着。草地被冻上了,泛着白霜,硬硬的,被踩得“嘎吱嘎吱”响。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

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

于是每天清晨,在荒野里的火炉旁,总会围过来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还有人在路上远远地朝这边打招呼,急急忙忙往这边赶。他们以炉灶为中心紧紧围坐一圈,高兴地说这说那,不时帮忙往炉子里添一块柴。稀饭沸开了,就赶紧帮着揭一下锅盖。每到那时,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摆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他们连忙感激地接过(虽然穆斯林忌讳汉人的食物,但拒绝像我外婆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是没有礼貌的。再说,我们在民族地区待久了,差不多也就跟着“清真”了嘛。再再说——这天多冷呀……),谢个不停。然后在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和炊烟里,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饮。这时,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

似乎也在同一时刻,羊群的咩叫声和牛哞声突然密集起来,一声声长呼短应。整条山谷都热闹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们倦意更浓,犹在梦中。只觉得枕边一片透亮,被窝更加温暖了。偶尔眨开条眼缝,从帐篷缝隙里瞟到外面炉灶边的人们正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远一点的地方有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

外婆早饭的火炉多亲切啊,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的幸福时光之中……

但是,正在最感动着的时候——

“大懒虫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还没有睡够?”

真是窝火!也不知是谁让我们睡一晚上都没法睡够的……但这时候要是再不起来的话,就有顾客钻进怅篷掀被窝买东西了。没办法,我们便哈欠连天地离开被窝,迷糊着眼睛叠铺盖、穿戴、梳洗。但是看到稀饭已经盛出,新新鲜鲜、热气腾腾地搁在炉灶边的大石头上,三碗稀饭间摆着一碟子泡菜,也刚捞出来,水淋淋的,不禁让人精神一振,好心情伴着好胃口全来了。

我们一边喝稀饭,一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似的问道:“咦,你什么时候把饭给做好了?”

她得意得呀——

“我就怕吵醒你们,干什么都悄悄的……”

这话真是比什么都气人。吃完这顿珍贵的早饭,一般来说,她老人家又上床睡觉去了。

【注】①回回:回族人的俗称。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叙事节奏缓慢,“然后”“一般来说”反复出现,看似啰唆拖沓,实则符合外婆悠闲慵懒的生活习惯。
B.文章议论的地方不多,如“也不能怪老太太嘴馋,闲着也闲着”,作者仿佛在自言自语、自问自答,显得含蓄蕴藉。
C.外婆做早饭的一系列动作,看出她勤劳能干、手脚麻利,也说明爱睡觉的“懒”是狡黠顽皮的外婆装出来的。
D.滚烫的米汤温暖了牧民们的身心,牧民们也帮着外婆添柴揭锅盖,反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温暖的民族情意。
8.文中画线的两句十分相似,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9.散文都融入了作者对周围世界独特的观察和体验,文中“她老人家”的称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2-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乃起兵。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靳黈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则有令,而臣太守,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乃使冯亭代靳黈。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乃使赵胜往受地,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

《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B.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C.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D.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效上党”指献出上党地区,“效”与《出师表》“恐托付不效”的“效”含义不同。
B.“不能卒”指不能完成使命,“卒”与《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的“卒”含义相同。
C.“趋以报王”指迅速报告韩王,“趋”与《滕王阁序》“他日趋庭”的“趋”含义不同。
D.“阴使”指暗中派遣,“阴”与《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的“阴”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他赞成秦王攻打韩国,他认为韩国一定会害怕秦国出兵,一旦害怕,那么不用交战就可以让韩国大量割让土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
B.冯亭派人对赵王说,上党的百姓不想做秦国的子民,而愿意做赵国的子民。现在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敬献给赵王,希望赵王裁定此事。
C.赵豹认为韩国敬献上党之地于赵是“无故之利”,想转嫁祸患;赵王却认为上党百姓是顾念自己仁义才愿归顺,并非“无故”。
D.冯亭认为,如果接受封赏,他便会处于三不义境地:镇守疆土不能效死却以地予人,应亲赴秦国却不顺从君命,出卖君主土地却享受封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2)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注】①此诗作于744至746年间。其时,供奉翰林近两年的李白遭馋见疏,上书请还后,被玄宗赐金放还,由长安返鲁、寓居鲁郡瑕丘(今兖州)。②鲁客:客居鲁地的人。向西笑:桓谭《新论·祛蔽》:“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③明光宫:汉宫名,汉武帝时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送别诗的送别地点为鲁中,送别对象是李白两个即将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从弟。
B.一、二句先以从弟对长安的向往起笔,再追怀自己昔日在长安侍奉君主,恍然如梦。
C.“明光宫”借汉代宫阙指代唐代宫阙,是唐诗中较为常见的“以汉代唐”现象。
D.七、八句展望二位从弟此番进京应考定如骏马驰骋平坦大道、鹏鸟疾飞万里长风。
15.本诗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李白的送别之作,两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1-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兰”与“椒”两种香草写诗人迷途知返后的休憩退隐和自我修养。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篇列举了诸多先贤历经磨炼终成大事的例子,其中写傅说的是“_____________”,写胶鬲的是“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包含“沧海”这一意象的句子颇多,意蕴丰富。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有“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沧海”的意蕴就不相同。
2023-01-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尊老爱幼,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是否尊老爱幼,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父母总是倾注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当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但是,有极少数家庭,子孙___①___,过着富足的生活,老人却无人赡养,有的还硬把繁重的家务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设法索要老人钱财,并且认为是___②___的。有的家庭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对长辈缺乏爱心,冷冰冰地挤出点钱便一了百了,不闻不问,使父母“端着碗不觉饭香,用到钱心感隐痛”。做晚辈的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除照顾他们的物质生活外,还应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充分享受___③___,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加点的两个虚词可以互换吗?请说明理由。
2023-02-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野牦牛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00多万年,家养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化而来,根据文献记载,野牦牛是家养牦牛的祖先。世界家养牦牛都起源于中国西藏。

被驯养的牦牛__①__,专为牧民、商人和登山者驮运重物。它们善走陡坡险道,跋山涉水如被驯养的牦牛行平地,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同时,___②_,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为旅行者的前导。

然而,__③__。据野外调查显示,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造成其栖息地的减少,现在只在海拔4000~5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两端环绕的约140万平方公里的耸山寒漠中生活,再加之乱猎,使其种群数量锐减,目前总共只有3-5万头左右,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等级,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根据材料,概述牦牛为什么被称为“高原之舟”。与此类似,骆驼也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请分析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的缘由。
2023-02-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1年“七一勋章”的颁授仪式上,一双贴满膏药的手曾让无数人泪目,正是她用这双手托起了众多大山女孩的求学梦,她就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老师于2008年带头创建起了全国唯一所专供贫困家庭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12年来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仅家访就走了10多万公里。年逾花甲的她没有孩子,却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坚守教育一线40余年,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受教育问题,克服重重困难。张桂梅老师:“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教育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1-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7-90.4记叙性散文  李娟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关联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春 使命  引语式材料  诚实守信  时代榜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