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辙(1039-111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1478773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重在抒情,表现先忧后乐的情感变化,语言平实,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B.“赖”字深切地表达了欲收新麦而不能的老人对孙辈到来相助的欣喜与感激。
C.“炊大饼”“博村酤”既充满乡村气息,又体现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
D.结尾写新麦入仓,农事已了,诗人写诗爱怜诸孙辛劳,赞颂他们饱满的精神。
2.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全诗却无“文氏外孙”收麦的场景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收麦的?
【知识点】 苏辙(1039-111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终于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
2.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的古事,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简要分析。
2022-06-30更新 | 3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种菜

苏辙

久种春蔬旱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注释: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早种下的蔬菜却没有成活,园子里用于汲水灌溉的瓶罂四处乱放。
B.这块土地的杂草已经用野火烧过,可是种下的菘、葵依旧没有发芽。
C.诗人为家里的僮仆何时能吃上饱饭而焦急,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困窘。
D.尽管顺应时节勉力劳作,无奈雨水泛滥,以至于无法顺利耕种生产。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04-06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苏辙的《种菜》通过描绘种菜遭遇干旱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对自然规律的感慨。诗中运用对比和隐喻,将植被未出与幻想其生长盛景形成反差,以细腻笔触展现对时节波动的无力感和对闲暇生活的一丝苦闷。

【推荐3】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种菜

宋·苏辙

久种春蔬旱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种下的菜种在干旱的天气里像被火烤坏了,不能生长出来。
B.首句“久种春蔬旱不生”与尾句“欲看年华上菜茎”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所呼应,结构紧密。
C.本诗首颔颈三联中,前后两句皆为因果关系,前一句为因,后句为果,设计独到,颇具匠心。
D.本诗写种菜却被旱情所阻,全诗无一“旱”字,但句句与旱情相关联,虽不着一字,却十分生动。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10-09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