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2 题号:147904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扎B.   许:赞许
C.越国以   鄙:边邑,这里作动词D.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请息交绝游
B.是寡人过也                    衡常思图身
C.若亡郑有益于君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吾还也                           百亩之田,勿夺
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第I卷文言文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左传》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下列句子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共其乏困                 (共: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直接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023-08-07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正卿,亡不越,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取材于《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注】①会:士季自称。②溜:屋檐。③宣子:即赵盾。
1.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观其丸也                    辟:通“避”,躲避
B.使鉏麂                    贼:偷窃,盗窃
C.亡不越                           竟:通“境”,国境
D.书法不隐                           书法:记载的原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厚敛雕墙            于朝
B.谏不入               能改
C.虽猛何               正卿
D.则社稷固也       其右提弥明知
3.下列对文中语句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中说:“任何人做事都有个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终。”
B.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鉏麑)一早就去了,卧室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正准备上朝。
C.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到赵盾家去喝酒,埋伏下甲士,想要攻击赵盾。
D.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4.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灵公不行君道,暴虐残忍。他非但不接受赵盾的劝谏,竟两次实施下作的计划,欲除掉进谏的忠臣。
B.赵盾恪忠职守,深受人们的敬重。在生死关头,鉏麑、提弥明都挺身而出,以自杀的方式来保护他。
C.晋灵公死于赵穿之手,史官的记录却是“赵盾弑其君”,其理由是赵盾应对国君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本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跌宕多姿,晋灵公、赵盾、提弥明和鉏麑等人形象饱满鲜活,极富文学色彩。
2018-03-10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寄掩大德。”

(节选自《秦晋崤之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                           鄙:把……作为边境
B.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C.秦师而无礼,必败。          轻:轻闲
D.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       乡:面对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B.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C.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D.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透露出佚之狐深知烛之武的能力,了解秦伯的为人和出兵目的,故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
B.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避艰险,临危受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用巧妙的言辞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联军,保存了郑国。
C.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悄悄出兵偷袭郑国。郑商人弦高听从国君郑穆公的安排在滑国犒劳秦国军队,秦军夺取郑国无望,灭滑而还。
D.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并指出晋军必在崤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022-01-18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