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484817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领起,诗人登临胜地,来到孤山塔后一座寺阁西边的幽僻的僧房凭阑远眺,纵目四望,饱览风景,思绪渺远。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用棋盘方格来比水田,贴切新巧,后世诗人多有效仿,如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的诗句。
C.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诗人久久流连,迟迟不愿归去,希望雪花纷扬、银装素裹之时故地重游。
D.林逋素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勿趋荣利,喜恬淡,只觉青山绿水与情相宜,这首诗恰是这种心性与情致的体现。
2.这首诗以写景驰名,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有画”是如何体现的。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哪里出生的?一出生就悄无声息地“周游”;第二句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
B.颔联写春将到某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
C.颈联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绿了青草,美了繁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
D.尾联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2023-06-23更新 | 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诗人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写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7-09更新 | 1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022-03-29更新 | 5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