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486868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早年受君王器重,如今漂泊边城,身心憔悴。
B.主人公青衫仍旧,白发新生,抚今追昔,内心百转千回。
C.旌旗猎猎,刁斗声声,主人公对昔日戎马生涯心驰神往。
D.秋风惨淡,凄清冷寂,这正是当时南宋朝廷衰败的写照。
2.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望

陆游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狼烟,随着北宋军事力量的弱化,中原惨遭外敌入侵,生逢乱世的诗人深感痛心。
B.“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诗人一生祈盼终化为烟
C.汴京和洛阳的朋友已经多年失去联系,江淮一带的宋朝军队仍然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D.诗歌遣词造句平实之中有豪壮,豪壮之中见悲凉,形成一种独特的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
2.诗人为诗用语清浅,但用意却悠远深邃,试以尾联为例加以分析。
2022-09-08更新 | 2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郢①(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⑧霜露湿荆榛④。

[注]①1170年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沿长江西上入蜀,九月过荆州。此地为战国时楚故都郢,他触景生情,怀古伤今,遂借屈原《九章》中的篇名“哀郢”为题写下此诗。②徂岁:过去的岁月。③废城:指郢城。④荆榛:荆树丛。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意思是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为下句的感叹作铺垫。
B.次句将过去的岁月比作下坡的车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C.颔联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既伤古,又悼今。
D.颈联“淋漓痛饮”是因为诗人被任用后的喜悦,“慷慨悲歌”是因为白发新添事业未竟。
2.“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2019-02-16更新 | 3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中诗人借写上天后悔兴起祸乱终于驱除敌虏,表达了看到抗金事业获得突破时的喜悦。
D.尾联“尚凭精意祝炉熏”,写出诗人虽已白首但仍心忧国家,焚香祝祷,盼望尽快收复失地。
2.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2022-01-02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