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政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49071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方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见,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主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C.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行为方式。
【知识点】 政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新中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和新时代十多年为历史线索,展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中国式现代化定位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拓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齐卫平《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举》)

材料三: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促成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社会制度,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制度,其所走的具体道路、所采取的实现形式,也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实现现代化所走的具体道路和实现形式。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既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又吸取了它的教训,针对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弊端,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向世界人民提供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选择、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伟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身国情的创造性发展,没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B.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国虽人口众多,仍坚持实现共同富裕。
C.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D.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可以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成功的捷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和实践,走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C.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D.中国式现代化所依靠的社会制度、所走的具体道路、所采取的实现形式,与西方和苏联是完全不同的。
3.请简要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者之间的关系。
2023-05-21更新 | 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部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理念,民意和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挥。在民法典编纂的前后5年里,共进行10次公开征求意见,425600人参与其中,收集到各方意见102万条。立法部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期届满如何续期、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等问题,立法部门都在认真研究后,作出明确回应或予以吸收采纳。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部民法典在制定或编纂过程中,能汇集如此广泛的民意,这彰显了我国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民法典是充分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民法典建立了从胎儿到坟墓的完整民事权利保护体系,并通过衣食住行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如在充实和完善房屋等不动产制度之外,民法典新增加居住权等章节;同时强化对人身关系保护力度,将人身关系保护放在财产保护关系之前。民法典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保护,强化对人的尊重,如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掉了精神病人。民法典这些保护理念、制度体系、概念调整,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的宗旨。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创设非法人组织……扩大了民事主体,优化了民事主体制度,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等五种用益物权制度进行了充实和优化。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优化了财产权制度,为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用民商分立模式国家的立法体例,如法国民法典人、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的三编制;也没有采用民商合一模式国家的立法体例,如瑞士民法典序编、人法、家庭法、继承法、物权法的五编制;而是在总结自己的立法实践和经验基础上,设立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编及附则。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单设也是非常具有中国法典体例特色,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制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既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国际上的民法典大多诞生于风车水磨时代,曾分别引领不同时代风骚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甚少。而我国民法典在总则中规定了绿色原则,整个分编中,仅直接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的条款就达18条之多,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保护闭环,为世界绿色民法典制定提供了成功典范。

(节选自王宇松《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与理论创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70多年实践中各种民事法律的汇编,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的精髓。
B.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共收集到各方意见102万条,立法部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在认真研究后,绝大部分都予以吸收采纳。
C.民法典在充实优化用益物权制度,体现中国公有制物权法功能和特色的同时,强化了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优化了财产权制度。
D.针对法国、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甚少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强调了“绿色原则”,为世界绿色民法典制定提供了成功典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B.文章第2段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数据,举例论证了在立法部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坚持尊重民意、广集民智、民主立法的理念。
C.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精神病人”,证明民法典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保护,强化了对人的尊重。
D.文章第4段先后两次提及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我国在民法典体例方面的特色与创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才能打造出一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法典。
B.我国民法典优化了民事主体制度和财产权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C.我国民法典既兼顾公私财产的保护,也强调人身关系的保护,还涉及资源环境的保护,是一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民法典。
D.我国民法典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并在内容上增加了“绿色”条款,已经全面超越了法国、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
2021-08-23更新 | 2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的道德重建

甘阳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不过,情况禾必那么悲观。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那么,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我认为需要检讨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道德问题上最基本的一些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马上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的革命加上改革,老是在动荡中,或者老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基本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都是传统的。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包括要有诚信、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偷盗,哪一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新伦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当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发展,要使市场经济能够服从最基本的心理规范。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利润,市场经济必然唯利是图,不可能从市场经济的内部产生出不讲利涧的道德。如果资本主义有道德,那么它一定是外在的东西,基本上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人类千百年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西方社会的道德,基本上湜以基督教、天主教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市场经济最大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现在对我们道德冲击最大的不是集权主义,而是市场经济这匹脱缰的野马。

我们应该明确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是家庭。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个比较能有效克制恶性个人主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主体承担单位,如果只是像西方那样,明确规定就是赤裸裸的个人,然后大家在赤裸裸个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这在中国社会是不对的。因为儒家的基础和基督教的基础不一样,基督教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赤裸裸的个人。如果我们要道德重建,首先要确定道德重建的主体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是把道德重建的全部重心放在重建家庭、保护家庭之上,如果连一个家庭都不能建立起来,我们谈亲情、谈同情、谈爱心都是空的,都是大话、废话。与重视家庭、保护家庭最切近的是儒家传统。

这方面有很多错误的看法需要澄清。比如,最近十年来,某些似乎很了解现代社会的人把“亲亲相隐”批得一塌糊涂。而事实上已经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订,就是明确引入“亲亲相隐”原则。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西方的法律制度,就知道“亲亲相隐”在所有西方国家都是一个原则。事实上中国传统对这个问题的考虑远比西方早而深刻,但现在西方做得比我们好。

(有删节)

1.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当代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应是传统道德,正是传统道德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使其不至于道德底线崩溃。
B.市场经济唯利是图,不能依仗它自发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
C.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和西方是全然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生硬移植西方道德。
D.传统道德一经形成,就应当永恒不变,这样的社会才可能运转得良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重建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C.文章第四段以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形成为例,论证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的观点。
D.文章在论证当代中国应如何进行道德重建时,采用了正反论证的方式,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比尔•盖茨这样的资本家做慈善主要靠传统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驱动,而不是从市场经济的内部自发产生的。
B.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主张,是矫枉过正,在今天值得反思和检讨。
C.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维持得越好,这个社会就相对运行得越好。
D.儒家的“亲亲相隐”原则体现了儒家对天伦之情的重视和维护,但在当代中国却遭遇误解,这可能与百年中国激进的反传统有关。
2020-03-18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