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2 题号:1498542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故斛斯校书庄(其二)

杜甫

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注】①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斛斯,复姓。校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②山阳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③鲍叔知:《史记》载,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燕入旧居、鸥归故池,好友斛斯融却已离开人间,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写断桥不修,卧柳生枝,暗指故庄人迹罕至,呈现出一片破败荒凉景象。
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心迹,“多惭”二字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
D.全诗写景寓情,借古叙事,步步咨嗟,字字入情,景、事、人、情浑然一体。
2.有人评此诗“哀人亦复自哀矣”,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知识点】 杜甫(712-770) 悼亡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最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丁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2018-02-11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二人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诗坛地位无人能比”“诗的思想情趣豪放飘逸、卓异不凡”两方面热烈赞美李白的诗作。
B.颔联以倍受推崇的两位著名诗人来类比李白,既准确提炼出了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又说明了李白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C.尾联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把酒论诗,这是诗人极难忘怀、极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D.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通篇贯穿“忆”字,情感表达得极其真挚。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20-10-22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写,点明初夏时节草堂周围幽静清雅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又不着痕迹。
2.关于诗歌尾联所流露的情感,有人认为欣喜,有人认为悲苦。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2022-10-18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