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4995506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瓶竹

【台湾】舒兰

虽然

我生活得很好

而且

仅凭一点清水

虽然

在有限的日光中

我的枝叶

仍能行光合作用

虽然

根须伸了又伸

却总不能触及

我的乡土

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注】慈姥竹:做箫笛较好的竹种,因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竹》虽然并未描写瓶子,却让读者不仅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能联想到那些无形的隔阂与阻力。
B.《瓶竹》巧妙运用关联词语,委婉曲折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C.“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两句,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野竹之美。
D.“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两句写慈姥竹制成萧笛能吹出美妙的声音,表现对慈姥竹内在品格的赞美。
2.以上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白(701-762)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与“鲜”,然后分写其“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层次井然,色彩绚烂。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写尽青烟笼罩绿叶之美态。可谓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在满天飞霜中面对红颜凋零沉着镇定、不以为然之态。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一气呵成,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1-02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中听的笛曲为《梅花落》;“梅花何处落”将“梅花落”拆开,中间嵌入了“何处”二字。
B.“一为迁客去长沙”让人联想到贾谊因指责朝政受到谗毁而贬官长沙,此句是诗人以贾谊的不幸自喻。
C.这两首诗都是按照闻笛生情的顺序来写的;情感都感而不伤,展现了盛唐人胸中澎湃的豪情。
D.李白捕捉“西望”的典型动作抒情;高诗开篇两句写边塞之景,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
(2)这两首诗三、四句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从视听转化的角度,对两首诗的三、四句进行赏析;并指出两首诗抒发的不同感情。
2023-05-13更新 | 2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①无憀:无聊。②争拟:怎拟,即不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
B.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
C.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
D.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
2.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1-05-20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