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1 题号:1500706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鹤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转入梦境之迷离恍惚,结尾三句抒写了梦醒后的感慨。
B.苏词“尘满面,粪如霜”一句,将夫妻死别后个人的遭际忧愤倾注于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之中来描写,形象更加深刻。
C.贺词是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以寄哀思之作。“旧栖新龙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糅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2.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有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苏词略胜,而就思想性论,贺词稍优,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贾讷体眉

苏轼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注】①体(cui)眉:体,副。任眉州副知州。②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坟墓皆在此山。③便与甘棠同不剪:周代召伯下乡,在一棠树下憩息,并在树下决狱政事,后来这棵树便被当地人民保存、爱护,纪念召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埋葬亡人的地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贾讷将去之地便是自己的故乡。
B.颔联中“为君开”颇有“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蕴,均表现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C.颈联描写回乡后所见实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示了风雨大作下青松如龙蛇舞动的宏大画面,更显示出非凡的气势。
D.诗人借用召伯的典故祝福贾讷,希望他能像甘棠一样受到故乡父老的爱护。
2.本诗看似描写送别情境,实则是借送别友人寄托复杂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27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秦太虚梅花(节选)

苏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注】①这首七言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最后一段时期。秦太虚,即秦观,字太虚。②“裙腰”,根据白居易《杭州春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诗意,一般认为是用来借哈长着碧草的山腰。“裙”在古代指衣裳的下半部分,这里也有可能是指诗人的裙腰。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情立马待黄昏”表现出了诗人兴致勃发,来不及等到翌日,于当天黄昏就急切地骑着马到江边,勒马伫立江头,观赏梅花。
B.在深冬时节,雪未完全融化,月亮早早钻出云缝。诗人将白雪、皓月拈入诗中,展现出一个残雪冰清的境界,将此作为梅的背景。
C.面对梅花,诗人回忆起曾在孤山的情景:赏梅饮酒,醉眠少休,醒来梅花落满地。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逐年老去的慨叹以及迁谪之意。
D.此诗由梅而已,再由己而梅,感情沉郁。虽用典,但由于搭配巧妙自如,看不出用典的痕迹,因而能给人用语平易,不事雕琢之感。
2.纪昀在评价“竹外一枝斜更好”一句时,认为此句实为名句。请赏析该句的妙处。
2020-01-12更新 | 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
2.上阕哪几句写赤壁之景?景物有何特点?
3.下阕怀古抒情,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016-11-18更新 | 1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