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50071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后岁余,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入侍于汉。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匈奴将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候为单于。天子欲因伐宛之威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因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使使来献。

上嘉匈奴单于之义,遣中郎将苏武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单于爱之,与谋国事,立为丁灵王。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B.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C.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D.卫律者/父故长水胡人/律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于匈奴使还/闻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始称于汉,狭义上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
B.高皇帝,古代中国皇帝谥号之一,简称“高帝”。
C.《春秋》,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D.假,非正式的,暂时代理的。假吏指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汉代就在敦煌直到盐泽建起了亭驿,并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戍边,并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
B.大宛被打败一年多以后,大宛贵族认为昧蔡善于讨好汉朝,使本国遭受屠戮,于是联合杀死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大宛王。
C.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将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送回匈奴,并带上厚礼,前往答谢匈奴单于将路充国等汉使全部放回及派使臣前来进贡的好意。
D.虞常在汉朝时就与副使张胜关系密切,张胜随苏武来到匈奴,虞常与张胜两人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到汉朝,并准备将叛逃匈奴的卫律射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贞观十四年,冬,十月,甲戌,荆王元景等复表请封禅,上不许。初,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慢马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B.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C.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D.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国家。
B.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发仓廪, 赐贫穷”即为此意。藏谷为仓,藏米为廪。
C.辛未,辛为天干,未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
D.稔,指庄稼成熟,岁丰、岁登均为此意。岁凶、岁荒、岁饥、岁馑则指庄稼歉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本来并不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他认为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去封禅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B.魏征认为太宗的封禅之举会使府库粮仓空虚,使戎狄趁虚入侵大唐腹地,并增加百姓负担,没必要去追求虚名。
C.刘仁轨愤怒至极,杖杀了当众侮辱自己的罪臣鲁宁。太宗就此事当面质问刘仁轨时,魏征却表示支持他这样做。
D.唐太宗想去同州狩猎,刘仁轨认为此时此举将妨碍农事,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希望太宗稍微停留十余天再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赏赉不费,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慢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5.魏徵曾建议唐太宗:“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文中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2023-06-26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时好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

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

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倖,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华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苞苴是指贿赂送礼。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色取A仁以合B时好C连党类D立虚誉E以为F权利者G谓之游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民,是指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即士农工商。除四民外,社会中还有大量的“贱民”。
B.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
C.书记,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或指书籍、书信、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文中是书信之意,
D.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请息交以绝游”中的“息”均为停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有三种游士,是败坏道德的奸贼,是祸乱产生的根源,应慎重对待。
B.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现制度不立、纲纪驰废、赏罚失当等混乱现象。
C.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亲情,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牢记修身之道。
D.去除浮夸虚伪的文辞,禁止虚伪的言论,用圣人之道统一众说纷纭的乱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
(2)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5.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世间的“毁誉”。
2024-04-05更新 | 5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生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当时的儒家经典著作《诗经》,陆生希望高帝接受儒家学说以治国理政。
B.适,通“嫡”,是正妻所生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和“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顾”含义不同。
D.甲辰,甲为天干的首位,辰为地支的第五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在文中为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之所以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是因为听了陆生关于夫差、智伯、秦始皇、周武王这些人只注重武治而不重视文治导致国家灭亡的言论。
B.樊哙等人见了高帝,流着泪诉说了过往,并委婉地表达了担心高帝宠信宦官的忧虑,这体现了他们对高帝病情的关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C.高帝想换太子,张良劝止未果,只好称病不问政事;然后叔孙通又极力劝谏,后来高帝知道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才放下此事不提了。
D.高帝病重的时候,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良医,他却对良医说,人的命由上天决定,即使你是扁鹊也没有用,就赏给良医一些钱财打发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
5.请简要概括叔孙通认为不能改立赵王为太子的理由。
2022-07-26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