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69105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紫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B.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D.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昭王为诸侯,故曰薨。
B.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余三人为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孟尝君,贾谊言四人皆“尊贤而重士”。
C.虚左,空着自己车上左边的座位,古代车驾上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因而有成语“虚左以侍”,表示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D.为寿,谓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的“为寿”与之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无忌能尊贤重士。他仁爱而且能够谦逊地对待士人,士人没有贤德或缺乏才能,他都能以礼相待。
B.隐士侯赢本身份卑微。他年已七十,家庭贫困,是魏国都城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平常穿戴亦较为破旧。
C.候赢多次考验魏公子。他先是直上公子车驾上座而画毫不谦让,又于闹市之中故意拜访朋友,还久立交谈。
D.屠者朱亥亦贤能之人。他与隐士侯赢交好,贤能而世人所不知,因而只能埋没于市井,成为一名屠夫。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引候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张左右翼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使将兵                 起:起来
C.李牧多为奇                           陈:通“阵”
D.赵使人捕得李牧                    微:暗中探伺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市租皆输入莫府,士卒费             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边士日得赏赐不用                       夫赵强燕弱
C.张左右翼击                                 欲勿予,即患秦兵
D.击秦军宜安                                 西河外渑池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④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⑤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2018-08-17更新 | 2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收其赢,民                           病:为……感到痛苦
B.不忧抵朱氏法,其米                    籍:没收
C.操板筑,吏以法                           绳:捆绑
D.故事,富人出粮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
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不忧不畏土豪,严厉惩治。在担任金华丞时,不忧惩处土豪何汝翼,刑拘何汝翼后并把他押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州,当地人也畏惧而折服。
B.赵不忧改变民风,为民拥戴。任开州知州时,不忧开办学校,用孝义教育开州百姓,开州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不忧调任异地时,数千开州百姓挽留。
C.赵不忧坚守气节,拒绝求和。当初官兵被奴儿结打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但是不忧气节刚毅,拒绝求和,朝廷同意了不忧的做法。
D.赵不忧关心族人,教化有方。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有过者在那里读书感化,很多人因此受教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2018-06-02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C.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D.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孟尝君即齐国的田文,他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并称“战国四君子”。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B.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及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C.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一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很不好,于是离开国都,搬到先王封给自己的薛地,并且拒绝了昭阳用多倍土地换取薛地的请求。
B.靖郭君不顾他人反对,始终善待齐貌辨;齐貌辨为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不顾劝阻,带着必死之心去调解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虽受到刁难,但最终赢得齐宣王认可。
C.齐貌辨通过陈述靖郭君不听自己劝告,巧妙地暗示了靖郭君对宣王和齐国的忠诚,从而打动了宣王。
D.齐宣王本来心怀愤怒,可是听了齐貌辨的一番劝说之后,不但消除了对靖郭君的嫌怨,还用隆重的礼节迎接其归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2)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
5.齐貌辨成功调解齐宣王与靖郭君二人关系的策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10-28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