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李清照(1084-115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51052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乙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B.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C.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D.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
C.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
D.乙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月和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辞世及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懍。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②丞相: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曾官至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③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其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④铅椠(qiàn):古代文具。 铅为铅条,可书写;整为木板,可书文字。⑤惨傈(liáo lì):不安的样子。⑥刓(wán)阙:磨损残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B.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C.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D.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序:文体名,犹跋,刊于卷首的序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B.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叫金石学。
C.礼部员外郎:礼部分曹办事官员,职位比赵明诚父亲赵挺之当时所任的吏部侍郎低。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后应召任职。后也泛指官员被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夫妻俩在持留徐熙的《牡丹图》两个夜晚之后,最终因少钱而交还,以至惋怅数日,真实流露心酸无奈之情。
B.作者回忆夫妻俩或相对展玩碑文,或赌书泼茶,表现志同道合之乐,反衬文物多有散失、故人殒逝之悲。
C.李清照食不重肉,衣不重采,节衣缩食,求购书籍,是因为想尽己所能,帮助丈夫多收集到心仪的典籍。
D.本文是一篇自传性散文,介绍夫妻俩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回忆婚后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词采俊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2)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哪些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1-05-17更新 | 4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词论

(宋)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音哀以思者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小歌词,直如酌蠡水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1】,而歌词分五音【2】,又分五声【3】,又分六律【4】,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则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注释:【1】侧:仄。【2】五音: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徽、羽。【3】五声:语音学上的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4】六律:古代十二律中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榜中一名士先                 召:征召
B.众皆,或有怒者                 哂:讥笑
C.众皆泣下,拜曰                 罗:纷纷
D.而词语尘下                         尘下:庸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同宴所                                   所谓亡国音哀以思者也
B.时曹元谦、念奴                      小歌词
C.协音律                                      时时有妙语
D.最盛                                      直如酌蠡水大海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靡之变日烦
这些声乐华丽的变化也一天天繁琐
B.而破碎何足名家
但通篇支离破碎,还不能称为名家
C.乃知别是一家
由此可知词是自成一家
D.贺苦少典重
贺铸的词不能充分用典
4.将下列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2)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5.开篇写李八郎的故事与论词有关联吗?请说说理由。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李清照关于“词”的创作要求。(每点不超过6个字)
2020-07-10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寒族,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备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


【注】①葛天氏之民:语出《五柳先生传》。作者引用此语,是说自己生活简单而自得其乐。②铅椠:椠(qiàn),书写用的工具,在此是书籍的意思。③憀憟(liáo   lì):心情紧张,顾虑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B.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C.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D.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年二十一”与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两句中的“侯”字含义不同。
B.“市碑文果实归”与“市列珠玑”(《望海潮》)两句中的“市”含义相同。
C.“日就月将”与 “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含义不同。
D.“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与“以地事秦”(《六国论》)两句中的“事”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明诚在太学做学生时,每天出去典当衣服,步入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李清照互相欣赏着,反复玩味。
B.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C.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过得很节俭。
D.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点滴小事,体现婚后生活的甜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2)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2023-09-25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