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传记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5 题号:151119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耳闻目睹,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努力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经》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句子,是写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小鹿还象征人才。可见,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平实凝练,重点突出。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低调的她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她把青蒿素获奖看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B.作为科学家,屠呦呦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如,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钻研、谦虚朴素、专心致志等,这些品质是她取得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
C.屠呦呦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整理历代医籍,搜集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等等。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对她的医学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结尾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充分说明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对全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3.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知识点】 传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受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更深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自己的哲学论文,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谋求一份“更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

于是,“金融家索罗斯”诞生了。

二十多年之中,从伦敦到纽约,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一支独立力量。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某电视台记者曾对此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这才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

比如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Svyazinvest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18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此外,索罗斯旗下1/3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

同时,还有消息称,量子基金目前持现比例高达75%。这更让一些分析人士笃信,此时宣布退休的索罗斯,很可能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又将大干一番。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声明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因为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愧对投资者。
B.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家庭,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后成长为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的风云人物。
C.索罗斯与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的“双鹰基金”后更名为“量子基金”,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净回报最高的对冲基金。
D.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索罗斯将触角伸向了中国的香港,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击退放弃了对港币的进攻。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一心想成为“哲学家索罗斯”,但家庭的境况使他的哲学家的梦想破灭。
B.作为投资家的索罗斯一直以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无负罪感,因为双方都可能遭受损失。
C.索罗斯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也遭遇了投资失败,他在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被其认为是一大败笔。
D.业绩不佳,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一些分析人士深信索罗斯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他将大干一番。
E.本文回顾了索罗斯的人生经历,详述了索罗斯在金融领域的一些所作所为,传达出作者对索罗斯的敬仰、羡慕之情。
3.文章为什么称索罗斯是天才魔鬼混合体?请结合文本分析。
2018-02-14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一九四三),我八十三岁。自从芦沟桥事变至今,已过了六个年头,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闷中过着苦难日子。虽还没有大祸临身,但小小的骚 扰,三天两头总是不免。最难应付的,就是假借买画的名义,常来捣乱。我这个八十开外的老翁,哪有许多精力,同他们去作无谓周旋。万不得已,从癸未年起,我在大门上,贴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从此以后,无论是南纸店经手,或朋友介绍,一概谢绝不画。家乡方面的老朋友,知道我停止卖画,关心我的生活,来信问我近况。我回答他们一首诗,有句云:
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
我是宁可挨冻受饿,决不甘心去取媚那般人的。
我心里正在愁闷难遗的时候,偏偏 又遭了一场失意之事:十二月十二日,继室胡宝珠病故,年四十二岁。宝珠自十八岁进我家门,二十多年来,善事我的起居,寒暖饥饱,刻刻关怀。我作画之时,给 我理纸磨墨,见得我的作品多了,也能指出我笔法的巧拙,市上冒我名的假画,一望就能辨出。我偶或有些小病,她衣不解带的昼夜在我身边,悉心侍候。春君在世 时,对她很是看重,她也处处不忘礼节,所以妻妾之间,从未发生龃龉。我本想风烛之年,仗她护持,身后之事,亦必待她料理,不料她方中年,竟先衰翁而去,怎 不叫我洒尽老泪,犹难抑住悲怀哩!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一九四四),我八十四岁。我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只有在文字中,略吐不幸之气。我题门生李苦禅画的鸬鹚鸟,写了一段短文道:此食鱼鸟也,不食五谷鸬鹚之类。有时河涸江干,或有饿死者,渔人以肉饲其饿者,饿者不食。故旧有谚 云:鸬鹚不食鸬鹚肉。
这是说汉奸们同鸬鹚一样的“一饱别无知”,但“鸬鹚不食鸬鹚肉”,并不自戕同类,汉奸们对之还有愧色哩。我题群鼠图诗: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
既啮我果,又剥我黍。
烛炧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
我见敌人的泥脚愈陷愈深,日暮途穷,就在眼前,所以拿老鼠和螃蟹来讽刺它的。有人劝我明哲保身,不必这样露骨的讽刺。我想: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六月七日,忽然接到艺术专科学校的通知,叫我去领配给煤。艺专本已升格为学院,沦陷后又降为专科学校。那时各学校的大权,都操在日籍顾问之手,各学校里,又都聘有日文教员,也是很有权威,人多侧目而视。我脱离学挍,已有七年,为什么凭空给我这份配给煤呢?其中必有原因,我立卽把通知条退了回去,并附了一封信道:“顷接艺术专科学校通知条,言配给门头沟煤事。白石非贵校之教职员,贵校之通知误矣。先生可查明作罢论为是。”煤在当时,固然不易买到,我齐白石又岂是没有骨头、爱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眞是错看了人哪!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九四五),我八十五岁。日子过得无聊之极。到了八月十四日,传来莫大的喜讯:抗战胜利,日军无条件投降。我听了,胸中一口闷气,长长的松了出来,心里头顿时觉得舒畅多了。这一乐,乐得我一宵都没睡着,常言道,心花怒放,也许有点相像。十月十日是华北军区受降的日子,熬了八年的苦,受了八年的罪,一朝拨开云雾,重见天日,北平城里,人人面有喜色。那天,侯且斋、董秋崖、余倜等来看我,留他们在家小酌,我做了一首七言律诗,结联云: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民国三十五年(丙戊·一九四六),我八十六岁。抗战结束,国土光复,我恢复了卖画刻印生涯,琉璃厂一带的南纸铺,把我的润格,照旧的挂了出来。我的第五子良巳,在辅仁大学美术系读书学画,颇肯用功,平日看我作画,我指点笔法,也能专心领会,仿我的作品,人家都说可以乱眞,求他画的人,也很不少。十月,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是坐飞机去的,我的第四子良迟和夏文珠同行。先到南京,中华全国美术会举行了我的作品展览;后到上海,也举行了一次展览。我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回到北平,带回来的“法币”,一捆一捆的数目倒也大有可观,等到拿出去买东西,连十袋面枌都买不到了。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一九四七),我八十七岁。三十七年 (戊子·一九四八),我八十八岁。这两年,常有人来劝我迁往南京上海等地,还有人从杭州来信,叫我去主持西湖美术院。我回答他一首诗,句云: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耆老夫?
那时,“法币”几乎成了废纸,一个烧饼,卖十万元,一个最次的小面包,卖二十万元;吃一顿饭馆,总得千万元以上,眞是骇人听闻。 接着改换了“金圆券”,一圆折合“法币”三百万元,刚出现时,好像重病的人,缓过一口气,但一霎眼间,物价的涨风,一日千变,比了“法币”,更是有如无已。囤积倒把的人,街头巷尾,触目皆是。他们异想天开,把我的画,也当作货物一样,囤积起来。拿着一堆废纸似的“金圆券”,订我的画件,一订就是几千张几百张。我案头积纸如山,看着不免心惊肉跳。朋友跟我开玩笑,说:“看这样子,眞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了。”实则我耗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腕力,换得的票子,有时一张画还卖不到几个烧饼,望九之年,哪有许多精神?只得叹一口气,挂出“暂停收件”的告白了。
【相关连接】
①罗家伦:我长清华大学的时候,曾偕陈师曾等几位朋友去拜访白石老人。一进大门就看到屏门上贴着的润格,进客厅后又看到润格贴在墙上。心中颇为反感,以为风雅的画家何至于此。到现在看到这篇自述,了解他从童年一直到老年为生活而艰苦奋斗的情形。使我以前的这种反感,也烟消云散了,——(选自罗家伦《看完<白石老人自述>的感想》
②白石对于恩师胡沁园的死:一别千古我怎能压制得住自己满腔的悲思呢?我参酌旧稿,画了二十多幅画,都是他老人家生前赏识过的,在他老人家灵前焚化。
1.下列选项中,其说法符合文本和材料的内容的两项是( )
A.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和汉奸走狗不断地骚扰白石老人,白石老人害怕之极,故而停止了卖画营生。
B.白石老人题门生李苦禅画的《鸬鹚鸟》,借鸬鹚尚且不食同类来讽刺汉奸走狗不顾廉耻,为了稻梁谋而残害同胞的丑恶行径。
C.抗战胜利给了白石老人莫大的欣喜,他写的诗歌“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苦难岁月的痛苦回忆,以及迎接太平年华的喜悦心情。
D.本文采用了圆形结构的篇章结构方式,表现在文章的叙事方式上,开头因为日本侵略而停止卖画,然后进入苦难岁月,再是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最后写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崩溃又不得不停止卖画。
E.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因为看到齐白石太过于以画淡钱,因此对白石老人很反感,但是当看到《白石老人自述》中所述及的种种艰辛后,反感就没有了。
2.作为文人气质浓厚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3.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后作者都写诗,请问抗战时期写的《群鼠图诗》和“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齐白石是受人尊敬的国画大师,其中必有深刻的原因,请结合材料,指出齐白石受人尊敬的原因何在?
2016-11-18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
B.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C.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D.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感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他的独幕喜剧虽无大的矛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都没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其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
3.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2017-03-14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