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岑参(715-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5123261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那:奈何。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B.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胜过对百姓的关注。
(2)本诗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岑参(715-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天山雪云凝集,千山万岭白雪皑皑,明咏雪,实写山,旨在表现天山的崔嵬高耸和连绵不绝,凸显天山的静态庄严美。
B.三、四句描写北风席卷而来,天山风雪交加的情景,突出天山雪的动态威势,为后文具体描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C.从“交河”句到“都护”句,运用夸张手法由外到内抓住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这些意象来烘托映衬天山雪的奇寒。
D.本诗扣住“天山雪”和“送”两个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虽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2.本诗结尾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都余韵悠长,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2023-06-14更新 | 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唐】岑参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谿。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供职州县,并非诗人所愿。“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题虢州西楼》)。这首诗即作于虢州任上。②诸子:指诗人的各位友人。③酒榼(kē):酒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高鸟外、客与云齐,视角由下而上,极写亭高凌云的气势,开篇落笔不凡。
B.树影点点,千家隐约,苍天相衬,万岭显低,描绘紧扣“观眺”,画面辽远壮阔。
C.“残虹”急雨”暗合早秋,一“挂”一“过”有静有动,大笔着眼,气象恢宏。
D.青壁见峭,亭中有酒,瓜田溪绕,色彩相衬,远眺转近观,由实而虚,风光别致。
2.结合全诗,简析“微官何足道”所蕴含的情感。
2019-05-19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唐】岑参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

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

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注】①双凫,指地方官。②县花,潘岳做河阳县令时,满县栽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用作咏花之词,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阳字,即拈得“阳”字韵作此诗的韵脚,这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游戏”。
B.尾句在表现手法上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本诗善用动词和形容词,这些词语使用富有特色,主要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D.本诗为送别诗,虽暗含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却并没有强烈悲伤之感。
2.岑参的诗言短意长,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
2021-12-06更新 | 2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