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37 题号:151463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未来的医疗可能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入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甚至为个人定制健康全记录。

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个人学习终端融入资源云平台,线上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关资讯,特别是培训信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并贯穿于终身学习的全过程。

尽管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大数据这个新兴的术语,但正如一篇专栏文章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被称为碎片中的智慧,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消息称,大数据给某搜索引擎公司带来的日均收入高达2300万美元,一年就有八十多亿美元;某社交平台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但上市后拥有一千多亿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它的数据。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并将其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动。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将其视为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还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众多行业、企业开始使用并利用大数据做出变革,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重要决策都取决于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少创业者也扎根大数据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数据技术产业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路投资者角逐的对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这片蓝海,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商业效益。

中国有6亿网民,手机设备持有量超12亿台,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这也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推出相应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IT基础设施,推动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互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范围、确定数据滥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还要资助大数据的基础技术研究;尤其是人才培养,以解决产业发展急需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的人才供给问题。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抢占大数据时代先机》)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牢牢绑在一起。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相关部门应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此外,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还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明确界定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从而做到监管有法可依,提升执法效率。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被用来优化服务我们欢迎,被用来精准杀熟我们必须亮剑。把个性化服务变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违法。监管层、法学界、商家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让大肆薅用户羊毛者付出应有代价,让无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

(摘编自高健钧《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很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正不遗余力地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利益。
B.想要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全方位做好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相关工作。
C.中国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如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等。
D.企业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手段来杀熟,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为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数据技术产业将成为投资者角逐的对象。
B.材料一所举大数据效应的例子,论证大数据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观点。
C.两则材料均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合法性作为了论证的观点。
D.如果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积极创新,就能管住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手,提高执法效率。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农产品生产企业邀请当红影视明星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为农产品代言。
B.众多快餐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开始根据“送外卖”的数据调整门店布局。
C.三大互联网巨头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
D.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送产品信息,发现潜在消费客户。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对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有学者在民生疾苦中理解社会性质。陈翰笙的经济调查蕴含人文精神,认为只有深刻认识数量众多的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理解乡村社会,并据此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进而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学者在人的处境中寻找和确立立场。雷洁琼在江西的经历使她始终秉持用资料说话的精神,反对为了社会学而社会学,主张着重观察社会变迁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学者用社会调查串联起学科的本土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费孝通所著《江村经济》,既是社会学实地调查的范本,也是他后来开展研究的出发点。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三访江村,通过小城镇研究的系列成果,探讨了中国式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驻足当下,如何应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回顾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将社会调查的实践精神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发现社会生活的表达,使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

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需要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所能做的,恰是通过社会调查,把握根植于我们历史与文化之中、与时代变迁相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体验与思想。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提炼,就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对外提供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对内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建构本土化与自主性兼具的知识体系。

(摘编自邢婷婷《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有删改)

材料二:

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是社会用以规定生命时间结构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呈现了生命的时间序列,另一方面也让生命时间具有规范性,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正因如此,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对于青年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言,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这看似同义反复的话语其实预示着青年的本质属性——有着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和一生中最为旺盛的体力精力。我们研究青年,有必要重拾被忽视的问题——时间,以获得一种关于如何走入青年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时间生发开去,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青年的钥匙。我们可以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们只能主动跟上或被裹挟着卷入加速的时间之中。这种加速的时间观念外化为工作制度,使得青年的工作状态呈现出节奏快”“并行多”“协同杂”“全天候的特征。同时,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以三次均在35岁以下大城市就业青年群体中开展的调查为例——2019年在北京进行的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蜂鸟)调查2020年在深圳进行的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码农)调查2021年在上海进行的高校青年教师(工蜂)调查,三次调查虽然开展的城市不同,关注的群体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间对于青年的塑造和修饬。在移动互联时代,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某种程度上重合了,个体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愈发强烈,个体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日趋紧张,现代化对人的压迫感越来越强。从这个意义而言,对于时间的理解和认识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因为它折射出一个社会制度究竟如何看待青春,如何对待青年,以及如何帮助个体度过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

(摘编自廉思《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试图理解和把握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内容,是社会调查具象化特征的体现。
B.长于共情的社会调查将会从情感上激发对“人”的体恤之情,调查者也会成为完全的参与者,从而提炼出有直指人心力量的理论。
C.通过社会调查,挖掘时代语境下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及特征,之后再去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D.时间社会学认为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由此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被指定不同的角色期待和社会位置。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要努力构建出能够阐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体系。
B.社会调查要在情景和过程中加深对人的理解,善于观察人在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想法和习惯,深刻领悟社会大众的所思及所为。
C.移动互联时代,时间的强制性成为控制青年的枷锁,外卖骑手接单后面对倒计时模式,常常感到被时间所裹挟,压力陡增。
D.“人无处不在工作之时,无往不在工作之中”成为当下的真实写照,私人时间与公共时间界限的模糊让劳动者更加投入。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门见山,开篇即鲜明点出我们要传承注重社会调查这一学术传统。
B.材料一在论证中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现实责任。
C.从陈翰笙等人的例子中可看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
D.比较而言,费孝通的研究更呈现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
4.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蜂鸟”“码农”“工蜂”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时间”,但两者议论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2-07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弱势文化产生主导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因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与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的目的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这一深刻问题。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是有子有孙的。它靠一个个人在他们生活中表现、改变和发展着。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所以,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以后,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下我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从而引起国人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中国人的信仰与精神归宿。第二,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进而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不是空洞的,它也需要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语境,而这最好的土壤和语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些经常在《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如对诗、焚香、品茗、弹琴等生活场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生活中,这可谓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中国范儿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在日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的背景下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的标记或符号。

总之,我们应借着文化自觉的东风,让中国文化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既能与异文化和谐交流,又能保持住自己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摘编自张新科《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看,它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中,如何将这样一种“外来文化”融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毛泽东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题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用“知行观”生动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其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超越与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有助于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私利化倾向。在义利关系上,传统儒家倡导“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传统宗法社会,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形态土壤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重义轻利”“以义抑利”的倾向,没有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为指导,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在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主张义利统一,有利于规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利化倾向,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涵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传统儒家强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虽以家为本位,但注重将以血缘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扩展到社会中,仁义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它也是社会价值。孔子讲“仁者,爱人”已经由血缘关系延展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都体现在社会维度中,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价值支撑。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人类正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协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始终崇尚和平、和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博施众利”,秉持正确义利观,主张互利共赢。西汉时期开辟了联结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新时代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积极发展与沿线各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主张人与万物平等,构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价值参考。

(摘编自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代代相传,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日常的意识和行为中,依靠人们的生活得以表现、改变和发展。
B.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精神与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他的文化范式。
C.为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毛泽东、习近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新性改造。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展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代世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便可保持住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有利于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B.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真正热爱中国文化,并且投入到有中国范儿的生活中去,那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就可能实现。
C.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进行创新性的发展,是为了全面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以义抑利”“重义轻利”等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形态的土壤中,使得个人的正当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这是一种历史的落后。
3.下列有关材料中举例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看法,意在引出在当今社会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问题。
B.文章以《红楼梦》中对诗、焚香、品茗等为例,说明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有助于我们的文化保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C.文章列举孔子讲仁的内容,说明了仁在古代就已突破血缘基础,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支撑。
D.文章列举从古代丝绸之路到新时代“一带一路”构想的发展变化,意在论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在论证方面的特点。
5.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的价值。
2022-07-18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现在的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其发展模式从一种单一救治模式转向了“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保健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康体运动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大健康产业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大推动力。大健康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民生产业,是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服务身心健康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十分巨大。但是,当前我国大健康产业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资金、项目支持等方面力度仍不够大。

(摘编自吴明兰《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时不我待》)

材料二:

2011~2016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亿元)

美国大健康产业结构图

(摘编自《2017年我国大健康行业产业结构及市场规模分析(图)》和《2014~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材料三:

当前,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大量疾病不是单纯由生物因素引起,而是综合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医学模式,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才能较好地控制疾病。国务院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方向,国家卫健委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要求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结算、用药、公卫、家庭医生服务、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应急救治、政务共享、检查检验等十方面的服务流程,这相当于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局面,整合并重新配置资源,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医疗体系需要联动医疗、医药、医保三方,并对个体进行疾病前、中、后的全周期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也在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大医院应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以维护患者健康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优化服务流程,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就医需求,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李红梅《让“互联网+”托起“大健康”》)

材料四:

当前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机遇,潜力巨大。在庞大的人口数量、老龄化加剧、技术突破、互联网+、医疗体制改革等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到 2020 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预计会突破8万亿元。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让庞大的老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摘编自《“十三五”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大健康产业结构来看,美国的发展比较全面,涉及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
B.与美国相比,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医药产业占比过高,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不太完善。
C.我国保健品产业在2011~2016年间发展缓慢,增长不快,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迅速,这不利于大健康产业均衡发展。
D.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在众产业中占比最高,表现出国民对健康养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也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健康产业涵盖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具有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
B.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与“医”“养”“健”“管”相关的医药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实现“防—治—养”一体化模式。
C.我国居民的发病成因复杂,要改变传统医学模式,把全部工作重点前移到预防上,才能较好地控制疾病。
D.互联网医院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对个体进行疾病前、中、后的全周期管理。
3.关于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现实意义的概括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B.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先进社会发展理念,带来了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局面,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
C.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D.倒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0-04-15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