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515337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自号安乐先生,司马光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为莫逆之交。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②灵台:心。休休:乐道之心,语出《诗经》:“良士休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安乐”说起,心中无事就是最大的安乐,安乐向来是不需要外求的。
B.颔联与邵雍“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凉时出街”意思相仿,符合“和诗”的要求。
C.“松篁”一句运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对邵雍志趣高洁的赞美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为“友情”而“偷暇”,突出表现了在诗人心中“友情”的地位高于“著书”。
2.有人评论此诗“诗风平实,语无虚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释: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馐:此处作动词用,“荐”的意思。⑤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回顾我国古代中原王朝在广大西南地区开辟道路、设置官吏、安抚南夷的历史,笔墨简练而涵盖广远。
B.颔联两句所涉及的文翁成都设学和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典故,反映了我国古代关注边疆文化和民族团结的情况。
C.颈联两句写富顺饮食单调,文化浅俗,反映了此地物质、文化生活的落后,同时隐含了对友人赴任后生活的担忧。
D.本诗偏于议论,不铺陈文采,也不刻意求工,在质朴的语句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感诚挚,含义深远。
2.自古以来,送别诗作常囿于个人情感圈子之内,多表达悲戚缠绵的惜别之情,而司马光的这首送别诗却不流于此俗。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的认识。
2022-05-14更新 | 4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色”意境相近。
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22-06-01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晓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1.下列选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寒食节” 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绵山焚身。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B.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尽日解鞍山店雨,晓天回首酒旗风。”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的景象。
D.“遥知幕府清明饮”实写了作者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景象,其乐陶陶。
E.“应笑驱驰羁旅中”写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流露出作者对于幕府中友人的埋怨,不等待自己回去一起再饮酒过节的悲伤情绪。
2.本诗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018-04-1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