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51742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庞安常先生

张耒

德公本自隐襄阳,治病翻成客满堂。

懒把穷通求日者,试将多病问医王。

一丸五色宁无药,两部千金合有方。

他日倾河如石鼓,著书犹愿记柴桑


[注]①庞安常先生,被誉为“北宋医王”。②德公,即庞德公,东汉末隐士。③日者,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石鼓,即石鼓文,有一字千金之誉。柴桑,指东晋陶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写德公隐居襄阳,却因治病济众反而宾客满堂,表现庞安常行医济世得到人们肯定。
B.颔联写不去求日者占卜运途,只求医王医治疾患,于对比之中可见其求医之切,用心之诚。
C.颈联写医王用两部千金方整合出妙方,胜过灵药五色丸,进一步突出了“医王”医术高超。
D.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都多用典故,使得意蕴丰富,语言精练。
2.尾联是如何从未来的角度高度赞誉庞安常的功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高常侍

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②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结交。③总戎楚蜀:指在楚蜀之地担任节度使。高适任节度使期间,辖下多处为吐蕃所陷。④曹刘:指曹植、刘桢。二人都以诗文见长。⑤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交已久,二人之间的情谊并未因友人的飞黄腾达发生变化。
B.尾联借天涯春色、锦水之波来表达自己于迟暮之年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C.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都化用廉颇的典故,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之悲。
D.这首诗由从前事写到了眼前事,夹叙夹议之中尽显诗人对待友人的真挚情感。
2.诗人评价高适的才能理性客观,并未一味作阿谀赞扬。请你结合诗句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2023-11-21更新 | 1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少年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注]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注]飞鞚:策马飞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题目看,两首诗内容有相似之处,都是写人,不过一个写士兵,一个写少年。
B.张诗头两句总括了老兵的一生经历:少年时从军征战,年老头白时局清平时才得回乡。
C.令狐诗的首句先介绍人物的籍贯,写得较为详细,首句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涉及地名。
D.令狐诗第二句运用借喻,以“弓箭”喻指武艺,是说博取功名需要凭借武艺高强才行。
2.这两首诗的末句都写到了“独”,内涵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10-20更新 | 1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上述两首诗歌的一书是(     
A.《乐府歌辞》B.《格律诗萃》C.《诗余汇编》D.《古风拾贝》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表面流露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抒发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愿望的感伤。
B.后诗首联领起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后诗颔联上句从时间维度驰骋遐思,下句从空间维度开拓视野,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请根据《登岳阳楼》鉴赏范例,分析杜甫在《登楼》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例】《登岳阳楼》抒发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伤心之情。
首联“昔闻”“今上”两相对照,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颔联一“坼”一“浮”,写出洞庭烟波浩渺,其大既分裂吴楚,又包罗乾坤,境界顿开;
颈联一“无”一“有”,写出作者身世飘零,前途迷茫,唯有孤舟与之相伴,更增强其孤独之感;
尾联直抒胸臆,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2022-05-17更新 | 2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