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152341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B.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C.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D.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B.“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玺的作用也分为: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
C.《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春秋》、《汉书》合称“前四史”。
D.“建武”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杜诗重视农业生产,创造发明了运输工具,减轻了农民的运送粮食的艰辛,故南阳人民称他为“杜母”。
B.杜诗在南阳任职期间,执法严厉,打击了一些作恶多端、民愤很大的强豪地主;还领导人民兴修水利,扩大耕种面积,使南阳郡日益富足。
C.杜诗历经功曹、侍御史、成皋令、沛郡都尉、汝南都尉及南阳太守等。由于办事干练,有决断,受到光武帝刘秀赏识。
D.他一生廉洁清贫,生前没有购置田产,死后连丧葬之处也没有。光武帝下令在郡守官邸里为他治丧,并赐绢绸千匹,以作为治丧的费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书。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岐邠卿,京兆长陵人也。岐少明经,有才艺,娶扶风马融兄女。融外戚豪家,岐常鄙之,不与融相见。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馆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弦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歧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逐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三章。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碑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碑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是时袁绍、曾操与公孙瓒争冀州,绍及操闻岐至,皆自将兵数百里奉迎,岐深陈天子恩德,宜罢兵安人之道,又移书公孙,为言利害。绍等各引兵去,皆与岐期会洛阳,奉迎车驾。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三章
B.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三章
C.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三章
D.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三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并取“字”。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太守”又称郡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最高地方行政官。
D.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岐蔑视权贵,不愿与贵为外戚豪家的马融交往;赵岐嫉恶如仇,痛恨宦官担任太守,认为侍奉他是一种耻辱,于是愤而辞职。
B.赵岐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后来遇赦,在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时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大将军何进推举赵岐担任敦煌太守,赵岐在赴任途中被叛贼抓获,他没有屈从于胁迫,辗转回到长安。等到汉献帝向西定都长安时,赵岐又被任命为议郎,后来逐步升为太仆。
D.李催专权之后,派遣马日碑、赵岐安抚天下、宣扬国家政令。马日碑、赵岐所到达的郡县,那里的百姓十分欢迎二人,袁绍、曹操还亲自率兵到几百里的地方迎接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
(2)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5.东汉末年,官场内斗十分激烈,赵岐虽然命运坎坷,但仍多次被举荐重用并得善终,请概述原因。
2023-08-15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均字叔库,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后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B.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C.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D.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沐,中国古代官员例行的休假制度。汉朝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宋则规定十天一休沐,称为“旬假”或“旬休”。
B.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武帝时,于《诗》《书》《礼》《易》《春秋》五经,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
C.学校,在中国古代有不同称呼,“校、庠、序、辟雍、成均、国子监”皆指学校,而“庠序”最早也是古人用以祭祀的场所。
D.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初为执掌文书奏章的官员,故又称掌书,因其在皇帝的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为“六部”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均勤奋好学,喜欢读经书。早年常利用休沐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B.宋均宽厚温和,不喜用苛法。他不遽罚逾越丧葬礼制的不义之民,曾想向皇帝陈述苛法弊端。
C.宋均为官有方,为百姓爱戴。他任地方官颇有治绩;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颂扬他,并诣阙乞还。
D.宋均正直敢言,能执义不屈。他曾遭到众疑,但毫不畏惧,在朝堂上厉声斥责官员,守志不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后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2021-05-16更新 | 2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 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 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B.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C.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D.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 以救灾厄/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母常          责备
B.深自抑损          贬损
C.下意难问       虚心
D.父训          奇怪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B.“诸生”,古代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里面“诸生”即为此意。
C.“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D.“掖庭”,即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宫中旁舍,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通常作为嫔妃所居,也是宫女居住的地方。
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B.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C.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D.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将作案者揪出。
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⑵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2018-05-13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