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1531525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③归来日,灵旗④空际看。


【注】①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为清廷发觉,遭捕,不屈而死,年仅17岁。《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②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③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④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B.诗中“南冠”一词使用典故,代指诗人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满含辛酸与无限沉痛。
C.颔联诗人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D.从诗歌的颈联可知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表达对生命苦短的感慨及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2.本诗用典信手拈来,化入无痕,能做到文品与人品的高度契合,请结合诗歌尾联进行赏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C.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目前,是虚写。
D.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2.结合全诗,应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请简析。
2021-12-05更新 | 1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②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扩大了时空的领域,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
B.杜诗的后四句转写诗人孤舟老病之身世,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
C.陈诗的颈联写诗人历尽千辛万苦,不希望到岳阳楼的路途太远,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D.陈诗的尾联中,“风霜”“老木沧波”一语双关,既有实指,也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2.杜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一句和陈诗中的“登临吴蜀横分地”一句各有妙处,请简要分析。
2022-08-04更新 | 1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B.首句“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先烹” 出自《庄子》,化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12-08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