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李渔(1610-168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53209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而命,独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吾谓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

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误。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谢千秋之罚。噫,元人可作,当必予。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迂腐不情之净丑       不情:不合情理。
B.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       秘:秘密。
C.胜我者,我             师:拜……师。
D.元人可作,当必       贳:宽免,原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独填词制曲之事       从径道亡,归璧
B.而不为诵读             当其欣于
C.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       于是乘其厉声
D.类我者,我友             作《师说》以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填词作曲方面的规则写的简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词曲传世的人极为少见,所以不愿授技于人。
B.作者认为填词作曲需要依据常理,但也不能拘于常理,就像天下没有死搬教条作出的文章,会被人赏识而流传后世的。
C.作者愿意将自己生平所学全部拿出来,与前代流传下来的书互相对照,也可以取长补短,辨别优点与不足。无论别人理解还是怪罪,他都不再顾及后果。
D.文章从填词作曲规则简略这一现象出发,接着从词曲本身的规律特征、填词作曲者的心理层层剖析内在缘由,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条理清晰,主旨明确。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 章 者 天 下 之 公 器 非 我 之 所 能 私 是 非 者 千 古 之 定 评 岂 人 之 所 能 倒 不 若 出 我所 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
(2)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淮健儿传

李渔[清]

嘉靖中,秦淮民间有一儿,貌魁梧,色黝异。周岁,怙恃交失,鞠于外氏。长有膂力,善拳击,尝以一掌毙一犬,人遂呼为“健儿”。健儿与群儿斗,莫不辟易,群儿结数十辈攻之,健儿纵拳四挥,或啼或号,各抱头归,诉其父兄。父兄来叱曰:“谁家豚犬,敢与老子相触耶?”健儿曰:“焉敢相触,为长者服步武之劳,则可耳!”乃至父兄前,以两手擎父兄,两胫去地二尺,且行且止,或昂使高,或抑之使下。父兄恐颠仆,莫敢如何,但咭咭笑。乡人哄焉。

健儿性善动,不喜读书,外氏命就外傅,不率教,师夏楚之,则夺裂眦曰:“功名应赤手致,焉用琐琐章句为?”师出,即与同塾诸儿斗,诸儿无完肤。又时盗其外氏簪珥衣物,向酒家饮,醉即猖狂生事。外氏苦之,逐于外。人牧羊,每窃羊换饮,诈言多歧亡。主人怒,复见

时已弱冠矣,闻倭入寇,乃大快曰:“是我得意时也!”即去海上从军,从小校擢功至裨将。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罪当死,遂弃官逃之泗,易姓名,隐于庖丁。民家有犊,丙夜往盗之,取向所屠牛皮及骨角,往瓜、扬间售之,得三十金。将归,饮旅馆中,解金置策头,酒家翁见之,谓曰:“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健儿掷杯砍案曰:“吾纵横天下三十年,未逢敌手,有能取得腰间物者,当叩首降之!”

时有少年数人,醵于左席,闻之错愕,起问姓名里居。健儿曰:“某姓名不传,向尝竖功于边陲,今挂冠微服,牛耳于泗上诸英雄!”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健儿饮毕,束装上马,不二三里,一骑追之,甚迅。健儿自度曰:“殆所云豪客耶?”比至,则一后生,健儿遂不介意。后生问何之,健儿曰:“归泗。”后生曰:“予小子亦泗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于是健儿前驱,马上谈笑颇相。健儿谓后生曰:“子服弓矢,善决拾乎?”后生曰:“习矣,而未。”健儿援弓试之,力尽弓不及彀,弃之,曰:“此物无用,佩之奚为?”后生曰:“物自有用,用物者无用耳!”乃引自试。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后生曰:“君腰短刀,必善击刺?”健儿曰:“然!我所长不在彼,在此!”脱以相示。后生视而剧曰:“此割鸡屠狗物,将焉用之?”以两手一折,刀曲如钩,复以两手伸之,刀直如故。健儿失色,筹腰间物非复我有矣!虽与偕行,而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后生转以温言慰之。复前数里,四顾无人,后生纵声一喝,健儿坠马,后生先斩其马,曰:“今日之事,有不唯吾命者,如此马!”健儿匍伏请所欲。后生曰:“无用物!盍解腰缠来献?”健儿解囊输之,顿首乞命。后生曰:“吾得一囊金,差可十日醉。子犹草菜,何足诛锄!”拨马寻故道去。

健儿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自思三十金非长物,但半世英雄,败于乳臭儿之手,何颜复见诸兄弟!遂不归泗,向一村墅,结庐卖酒聊生。每思往事,辄恧恧欲死。

一日,春风淡荡,有数少年索饮。裘马甚都,似五陵公,而意气豪纵,又似长安游侠儿,击案狂歌,旁若无人。且曰:“涤器翁似不俗,当偕之。”遂拉健儿入座。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貌白皙若处子,等闲不发一言,一言则九人倾听,坐则右之,饮则先之。健儿不解其故。而末座一冠者,似曾谋面,睇视之,则向斩马劫财之人也!谓健儿曰:“东君尚识故人耶?”健儿不敢应。后生曰:“畴昔途中,解腰缠赠我者,非子而谁?我岂攘攫者流,特于邮旁肆中,闻子大言恐世,故来与子雌雄,不意竟输我一筹。今来归赵壁耳!”遂出左袖三十金置案头,曰:“此母也。于今一年,子当肖之。”又探右袖,出三十金,共予之,健儿不敢受。旁一后生拔剑怒目,曰:“物为人攫,而不能复;还之,又不敢取,安用此懦夫!”健儿惧,急纳袖中,乃治鸡黍为欢。诸后生不肯留。归金者曰:“翁亦可怜矣,峻拒之,则难堪!”众乃止。

时爨下薪穷,健儿欲乞诸邻。后生指屋旁枯株谓之曰:“盍载斧斤?”健儿曰:“正苦无斧斤耳!”后生踌躇久之,曰:“此事须让十弟,我九人无能为也。”总角者以两手抱株,左右数挠,株已卧矣。遂拔剑砍旁柯燃之。酒至无算,乃辞去.竟不知其何许人。

健儿自是绝不与人较力,人殴之,则袖手不报,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后得以天年终,不可谓非后生力也!

(选自《笠翁一家言》,有删节)


【注】①夏楚:夏(jiǎ):榎木,楚:荆木。②醵:合钱饮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夺裂眦曰 扑:戒尺
B.主人怒,复见摈:抛弃
C.习矣,而未娴:娴静
D.我岂攘攫者流 侪:同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昂使高,或抑之使下/夫晋,何厌
B.人牧羊,每窃羊换饮/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C.力尽弓不及彀/青,取之于蓝青于兰
D.向斩马劫财之人也/及诸河,在舟中矣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怙恃,文中是父母的代称,健儿幼年丧父母,他的这段经历和《陈情表》中李密的经历是一样的。
B.“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中的“总角者”是梳角髻的少年儿童,“弱冠”是二十岁的青年男子。
C.“东君尚识故人耶”中“东君是“东道主,主人”之意,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道主”之意。
D.倒数第三段“归赵璧”用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文中的意思是“健儿将钱连本带息一分不差还给了后生”。
4.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B.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C.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D.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凘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绰号叫健儿的人,自恃力大无比,平素横行乡里,最后受到感召而有所悔悟的故事。
B.作者采用历史散文中人物传记的写法,以主人公生平为线索,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健儿这个义薄云天的大侠形象。
C.通过健儿前期好勇斗狠,不可一世和后文见后生“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对比,衬托出健儿的狭隘无知和后生的神勇。
D.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喜剧意味,可以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阅读中接受人生的启迪,即山外还有山,人外更有人。
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氏苦之,逐于外。
(2)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
(3)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
2019-05-09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
②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③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1.第①段开头写作者对“牡丹得王于群花”存疑,其作用是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只要不在这时候,虽然有十个尧帝,也不能长出一枝冬穗。
B.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时令,苟且于一时,即使有十个尧帝,冬天也不能长出一枝麦穗。
C.植物生长要等待时机,随便违背它,即使十个尧那样的圣贤,冬天也没有一枝麦穗。
D.植物生长有一定时令,如违背它,即使十个尧那样的圣贤,冬天也长不出一枝麦穗。
3.3.第③段“予曰:‘有本’”中的“本”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4.简述作者在文中对武后的态度。
5.概括本文的主旨。
2016-11-18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玩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杀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第①段中“殊盛事也”中“盛事”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第②段中作者说“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的原因是         
3.文中引用“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作用是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玉兰花的主人,为了玉兰花开常常要期盼苦等几年。
B.迎来了玉兰花开,有时却因为一场大雨不能尽情地欣赏。
C.玉兰花的主人苦等几年,却等不来一个朝思暮想的知音。
D.绚烂一时却不能玩赏,这难道不是香花园里的极大憾事?
5.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018-01-1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