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53848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前辈: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C.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D.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却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D.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
(2)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
B.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
C.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
D.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句式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的“及”与《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及”字含义不同。
B.“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中的“却”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C.“其来持两端”中的“持”与《荆轲刺秦王》中“持千金之资币物”的“持”含义相同。
D.“若之许我”中的“若”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围困郑国三个月,郑举国降楚,郑襄公出迎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B.楚庄王讨伐郑国,是为了使不驯服的国君屈服,并不想吞并郑国的土地。
C.楚王要挟解扬,令其叫宋国投降,解扬为了让楚王放松警惕,答应了要求。
D.在众兄弟的进谏下,楚王赦免了解扬,让他回到晋国,晋国授予解扬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
(2)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
2023-06-05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宇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廷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职官。汉初,汉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一名刺史。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还乡隐居,在院中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常用“三径”指归隐后的住所。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管司法等事务。
D.“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檀道济送给他的肉,他也挥手让檀道济拿走。
B.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把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就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2019-12-27更新 | 2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延明,敦煌人也。年十四,就博士郭瑀。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明。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延明遂奋衣坐,神志湛然曰:“延明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延明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延明时侍侧,请代其事。王曰:“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昭王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延明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称,每巾衣而入。太武平凉州,士庶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延明时老矣,在姑臧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沉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业凉城,遗文在兹。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皂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敦化厉俗。”诏曰:“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①牧犍:即沮渠牧犍,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②姑臧:地名,曾为北凉国都。③皂隶:差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郭瑀     就:受学。
B.巾衣而入       每:经常
C.孔圣               称:符合
D.敦化                 厉:勉励
2.下列各项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心延明                  不拘
B.烛继昼                         不赂者赂者丧
C.思乡                           吾尝终日思矣
D.当蒙数世               穷山高而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
(2)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4.李冲称刘延明“河右硕儒”,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017-03-14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