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姚思廉 > 《陈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54095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克,陵之第三弟也。少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孝克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开皇十年,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陈书·徐孝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B.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C.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D.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古代父丧的婉辞。按古代礼制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
B.高宗,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后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东宫,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后亦借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克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徐孝克年少就有辩才,遍读《五经》,又广泛阅读史书,很擅长写文章。
B.徐孝克孝顺母亲,乞食以养。徐孝克对待母亲非常孝顺,京城发生饥荒时,孝克甚至乞食供养母亲。
C.徐孝克熟知释典,传法讲经。徐孝克东游钱塘时,经常早上传授佛经,晚上又讲授儒家的《礼》《传》。
D.徐孝克好施恩惠,生性清廉。徐孝克经常把赏赐的税收用来接济他人,他为官清廉家徒四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2)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
21-22高二下·四川资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陈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慕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表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练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练,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揍,幸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自《陈书·姚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营生计/笑而不答
B.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C.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D.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吏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文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才华出众,得人称赞受人倾慕。姚察十三岁在宜猷堂听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太建初年,先前在关右的江左年老旧交,都倾慕他。
B.姚察善于管理,恢复经济造福百姓。原乡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他担任县令后,减轻赋税徭役,鼓励百姓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C.姚察擅长写作,多得举荐编写史书。先有杜之伟举荐他为佐著作,一起撰史书,后有徐陵引荐他任史佐;元帝下诏书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
D.姚察位居显要,拒收财物生活俭朴。他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拒收一门生送来的布匹;还给家人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来野蔬自给。
(2)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2020-04-28更新 | 2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即梁简文之女也。大同元年,释褐秘书郎。太清二年,迁太子舍人。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太建三年,迁御史中丞。时豫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六年,除吴郡太守,以父任固辞不拜。九年,秩满,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寻而为真。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十三年,迁右仆射,参掌选事。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以功封建安县伯,邑四百户。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京城陷,入于隋。开皇十八年卒,时年七十。赠大将军、安城郡公,谥曰简。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B.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C.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D.敬帝承制/征授尚书殿中郎/高祖作相/除司徒户曹/永定元年/授中书侍郎/兼散骑常侍/与黄门侍郎王瑜使齐/数年不遣/天嘉初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本指古代地方上创办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B.释褐,即“解褐”,指脱去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常借指始任官职或进士及第授官。
C.顾命,文中指帝王临终前的遗诏,后称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为“顾命大臣”。
D.元年,帝王即位或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现代一般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刚开始发生的时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聪慧过人,学术见解独到。他年少时聪明机敏,爱好学习,经常与儒生们谈论学术,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见解,同辈人都很佩服他。
B.袁宪屡任要职,为官尽忠职守。他曾任秘书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执掌过遴选官员的职务;始兴王叛逆,他指挥部署立了大功。
C.袁宪刚正不阿,重视疑案审理。他不惧违法乱纪的豫章王,详悉朝廷典章,对审结粗疏的诉讼案件,他利用闲暇,重新调查审理了多起。
D.袁宪廉洁淡泊,深得皇帝信任。他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知他清廉,加以慰勉;高宗和后主病重,都对他倍加信赖,以身后国事相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景寇逆,宪东之吴郡,寻丁父忧,哀毁过礼。
(2)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2021-05-30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                           固:坚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2022-04-01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