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54322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红色文学经典臻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是以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的具有历史真实性的现代英雄史诗,英雄情怀成为这些现代英雄史诗的历史流脉和厚重底蕴。红色文学经典以群雕性的史诗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宏大过程和壮阔图景,氤氲着慷慨沉郁的悲壮美和劲健阳刚的崇高美,充溢着激荡人心的英雄精神。如杨沫创作的《青春之歌》状绘的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和爱国学生抵抗日军侵华的铮铮形象;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展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组织和敌后游击队用信仰和忠诚铸就的钢铁长城;罗广斌和杨益言联合创作的《红岩》叙写的是20世纪40年代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凶残疯狂镇压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与大义凛然。这些不同时段不同题材的红色文学经典,不仅以其重要精神价值和鲜明美学风格奠定了具有民族历史发展特征的现代英雄史诗,而且贯通着革命英雄主义这一恒定的思想主旨,充满着穿越历史时空、光耀当今时代的英雄情怀。

作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真实历史记忆和生动艺术再现的红色文学经典,精神价值不仅仅是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呈现文学向度的审美意义,传递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更深层面上还呈具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气宇、展现民族精神图景、传承民族血性基因和英雄情怀的文化意义。无论是《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还是《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无论是《红岩》中的江姐,还是《苦菜花》中的仁义嫂,红色文学经典中的诸多英雄形象不仅“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与民族性”“成为有生气的个别主体”;而且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人民大众的美好期许,营造出既有特定历史内涵又有丰富英雄情愫的艺术世界。红色文学经典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时段和特殊历史空间中生产和构建的,但是其文本叙事绝非没有历史依据、没有艺术逻辑、没有主流意识的主观臆断,而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动力、历史结果的艺术再现,读者只有通过细微解读和精准把握红色文学经典的基本内涵与艺术特质,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英雄情怀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充分地认知英雄情怀蕴含着民族气节,从而自觉扬厉和积极践行英雄情怀。

千秋凛然依凭英雄情怀,沧海横流显现英雄本色。新时代赋予英雄情怀以新的内涵新的维度新的特质,无论是从国家意识形态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都更应留意和关注英雄情怀作为民族财富、国家财富的精神价值。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那些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关键时刻英雄情怀是何等重要和何等必需,使人们再次体会到红色文学经典中英雄情怀垂注时代撄及现实的特殊意义。我们只有悉心传承和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和英雄情怀,引导和激发全体国人向英雄看齐向英雄靠拢,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把英雄情怀转化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实际行动,才能努力把英雄情怀聚化为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与挑战的强大精神动能,才能切实把英雄情怀锻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西尧《红色文学经典的英雄情怀及当下价值》(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红色文学经典”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学经典,是以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的具有历史真实性的英雄史诗,英雄情怀成为这些英雄史诗的历史流脉和厚重底蕴。
B.《铁道游击队》中以刘洪为代表的抗日英雄展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组织和敌后游击队的信仰和忠诚。
C.红色文学经典,不仅奠定了具有民族历史发展特征的现代英雄史诗,而且贯通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主旨,充满英雄情怀。
D.红色文学经典的文本叙事绝非没有根据的,它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动力、历史结果的艺术再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学经典的精神价值不是呈现文学向度的审美意义,而是呈具刻画英雄情怀的文化意义。
B.《红岩》中初心如磐、刚烈坚贞的江姐,表现的是共产党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凶残疯狂镇压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与大义凛然。
C.红色文学经典中的诸多英雄形象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与民族性,从而营造出有特定历史内涵和丰富英雄情愫的艺术世界。
D.英雄情怀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含义,我们不能忽视英雄情怀作为民族财富、国家财富的精神价值。
3.试概括红色文学经典的当下价值并做简要点评。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互动性、成本低的优势,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巨大冲击。

媒体的命运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的功能完全被其他媒体替代,它将无法生存;如果纸质媒体能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就有存在的价值。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方式。稳定的空间感,逻辑严密、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和思考,是纸质媒体阅读的优势;新媒体的阅读者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记忆和思考退居次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单向演变,而是一种阅读方式与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区别。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也给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长期竞争共存的空间。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使得部分编辑工作为机器所替代,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电子信号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发行成本低廉,使大范围信息传播免费或廉价提供成为可能。但从传播内容来看,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传统媒体的一般特征,和传统媒体没有质的区别。大部分内容源于传统媒体,最突出之处,也仅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加工,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同时传播。可见新媒体在传播中所具有的纸质媒体难以实现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的应用。

传统媒体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长期经营,传统媒体有较为完善的办刊经验、采编队伍、作者队伍。在信息生产上,有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筛选渠道,从业人员有能力从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信息,通过较高水平的劳动,更容易生产高价值信息。在有效信息筛选方面,纸质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素质较高,深耕于本专业,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和社会经验,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信息的识别和筛选具有较高水平。纸质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优势,以提高信息价值为中心,做好内容求精,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的兴起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要看到,传统纸质媒体仍有坚固的消费者基础,不同的阅读需求使纸质媒体仍拥有相当的市场,两者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与发展。

(摘编自陈焰《新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它既可以作为阅读载体,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
B.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阅读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前者稳定的空间感和逻辑关联便于读者记忆和思考,后者便于快速获取信息。
C.新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但在信息传播的数量速度、范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媒体。
D.传统纸质媒体可以借助优质人力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提高信息价值,做精信息内容,提升信息时代媒体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储存制作发行三个方面分析低成本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优势所在。
B.文章分别阐述了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传统纸质媒体的危机和出路。
C.文章从阅读的功能上分析了纸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与联系,突出了传统纸质媒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D.文章分析论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生共存的观点,是按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层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的采集和筛选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这一媒体的高品质内容和高层次受众,因而依然受到市场青睐。
B.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虽然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传播的信息内容和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功能与取向却基本相同。
C.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成就了人们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为不同媒体带来了竞争与共存的空间。
D.新媒体因其功能不同而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冲击,传统纸质媒体功能将被新媒体取代,现有的媒体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
2020-12-29更新 | 1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迈上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们要按照这一部署,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遵循客观规律、破解突出难题,显著提升城镇化质量,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三五”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依然面临较高落户门槛,一些暂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辩证地看,这些制约因素也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的潜力所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留得下”,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过得好”。全面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融入城市。聚焦智能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深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提升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总体来看,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增强城市群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建立完善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不断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合理确定城市整体布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加速形成。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起来考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摘编自任碧云、郭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我们要在“十四五”规划领导下,解决当前城镇化的各种突出问题。
B.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虽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客观上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C.在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时,措施之一是合理确定城市整体布局,以都市圈等为依托促进各城市镇协调、特色发展。
D.新发展阶段城乡分割到融合的转变加速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促进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大规模的城镇化推动现代化进程,这证明了本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观点。
B.只要提升农民工在城镇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关注“留得下”“过得好”的问题,就可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C.2020年,中共深圳市委关提出,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按照本文观点,这是深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D.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政府应当建立起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城乡全套体系、制度与标准做到完全统一。
3.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2021-05-25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忠诚执着朴实写入心田

李拯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对全党全社会而言,对英雄模范历史功绩的最好铭记,对他们英雄风范的最好尊崇,就是学习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转化为兴党兴国兴军的强大动力。

忠诚是事业之魂。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身上闪耀着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从防沙治沙到巡边护边,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以非常之品格成就非常之事业,最大的精神支撑就是家国情怀,最大的事业支撑就是许党许国的忠诚担当。

执着是动力之源。英雄模范不是一天炼成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英雄模范向人们展示着执着和朴实的价值……英雄模范所展现的执着,就是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这种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种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既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品质,也恰恰是每一个人实现精彩人生的必需品格。

朴实是立身之本。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是英雄模范们所共有的品质。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充分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讴歌英雄、崇尚模范,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自己的赛道上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为祖国和民族作出贡献。人人如此,个个争先,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把忠诚执着朴实写入心田。
B.选文从忠诚是事业之魂,执着是动力之源,朴实是立身之本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C.选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D.选文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讴歌英雄、崇尚模范的关键是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第段省略号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A.于漪用68年的从教生涯,写就了“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教育传奇。
B.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为氢弹关键技术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
C.王继才用32年无怨无悔的执着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D.屠呦呦勇于创新,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巨大贡献。
2023-09-20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