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154323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伐北匈奴也,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又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阗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䯄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私来比,人名)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B.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C.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D.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平十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元。
B.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加“假”者,一般为副手、佐吏之意,也有“代理”的意思。
C.北虏,古代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蔑称,类似的还有东夷、南蛮、西戎。
D.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创始于南朝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一行到达鄯善国时,鄯善王广礼遇班超,十分周到,但不久就突然改态度,疏远怠慢。
B.班超认为只有入虎穴,才能得虎子,应乘夜火攻,消灭匈奴使者,以震慑鄯善,使之归附。
C.班超针对北虏的行动结束后,才告诉郭恂经过,郭恂大惊失色,认为班超太武断冒进了。
D.于阗广德王归降之后,班超重赏了广德王以及他的下属官员,于是于阗国被镇服平定了。
4.与“奉车都尉窦固之伐北匈奴也”中 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B.人君当神器重。
C.夫晋,何厌有。D.树以桑。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的是(     
A.必大震怖,可尽也                    天物
B.顺风纵火,前后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如有不,多益为累耳                 尔诈我
D.超愿但将本所三十六人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意正确的一项是(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A.一定是有匈奴派人来这里,使他猜疑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
B.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使他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目光锐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
C.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使他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视力好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做好标记了呢?
D.一定是有匈奴派人来这里,使他猜疑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目光锐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做好标记了呢?
7.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请选择明帝再次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理由的一项(     
①行事果决       ②能屈能伸       ③富于谋略     ④团结同僚     ⑤意志坚定       ⑥乐善好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曲?”太傅曰:“请今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 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注]①道:导,引导。②晚:同“俯”。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B.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D.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当时天下战国七雄,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因此经常合称六国。
B.从先秦到五代,“跪”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到了宋朝,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俯于坐者脚下,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
C.“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个方面。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以用于书信表奏首尾,表示致敬。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人物。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让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2020-11-05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


注: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即秦始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B.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C.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D.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2.下列句子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时期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战国策》属于国别体例史书。
B.古时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课文涉及的诸多人称代词,子、足下、卿、臣、仆、君、公、夫子、先生、执事都属于敬称。
D.“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
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开始写秦武阳色变真可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秦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020-06-11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战跨马梁、田家梁、西红山等,并有功,宣府膳房堡守备。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欢呼歌饮,寇莫测所为,不敢登。臣夜决围出,取他道以归。上官壮之,擢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独勒兵赴之。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事宁,蓟镇诸将悉获罪,臣以功增秩二级。万历初,录秋防功,进署都督佥事。炒蛮潜入古北口,参将范宗儒追至十八盘山,战,余众被围。臣急偕游击高廷礼等驰救,寇始去,坐镌一枝。五年春,以总兵官镇守宁夏。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剌,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水口,俺答乃从山后去。三岁互市,毋敢哗者。阅边给事中以苛礼责望,劾罢之。十一年,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俱逮系。诏起臣副总兵,驻守马兰峪。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徏臣代之。长昂雅惮臣,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乃抚赏如初。时诸部长桀鹜甚,经略郑洛专主款。臣以为不足恃,上书陈八难、五要。且以创重乞归,帝不许。后二年,谢病去。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

《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B.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C.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D.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动,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B.“殁”通“没”,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使用的对象和“崩”相同。
C.“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所加之官或为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
D.“乞归”在古代是指官员请求辞职回归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臣独闯敌营,作战勇猛。为营救千总刘朋他单骑冲入敌阵,用箭射中敌人首领,夺马载刘朋而回。
B.张臣用兵机智,巧设疑阵。在任膳房堡守备时,面对敌兵,他让士兵以水代酒,欢呼歌吟,让敌人摸不清情况,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C.张臣仕途畅通,一路飙升。他从一个队长,升任千总、守备,一直到四镇的总兵,没有败仗,没有降职。
D.张臣威名远扬,不战而胜。朵颜长昂进攻蓟镇边境时,因张臣换防蓟镇而内心惧怕,因此派亲人请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
(2)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剌,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
2019-06-1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