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0 题号:154708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父,叔父。古时称兄弟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诸侯死叫“卒”,大夫死叫“不禄”。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攻打他时,先是惊呼“为之奈何”,然后虚心向谋士张良请教,采纳拉拢项伯的建议。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将“距关”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以兄长之礼热情款待项伯,与其约为婚姻,并表明自己不敢忘恩。
C.张良忠心耿耿,胸有韬略。面对项伯的劝说,他认为离开沛公是不义的;他作为谋臣,虽不曾单独领兵,却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处事周全。甲文中,他沉着地帮刘邦剖析利害,启发刘邦;乙文中,他献计利诱秦将,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咸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5.刘邦想率两万人马去攻打峣关的秦军,张良却并不同意。为此,他献出了哪些计谋?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B.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C.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D.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窘汉王范增目项王
B.高祖求布千金今闻将军之首
C.季布匿其所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D.待,果言如朱家指道芷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⑵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01-22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很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做法不妥,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后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寻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5.冯唐认为,即使文帝得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名将也不会重用他们。请结合文章简述其理由。
2020-12-14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曰丘,字仲尼。孔子贫且贱。长九尺六寸。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反乎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适卫,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吾乃不可乎?”孔子曰:“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 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B.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C.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D.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思想。
B.《春秋》是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谏逐客书》中“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的牛、羊、猪三种牲畜,少牢指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用的牛、羊两种牲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代理相国,治政颇有成效。他任大司寇时代理相国职务,弟子批评他没有君子的德行,他虚心接受并积极治理鲁国,三个月就使鲁国路不拾遗。
B.孔子游历诸侯,难以施展抱负。虽然齐景公欣赏礼待他,但齐国大臣却排挤谋害他;卫灵公虽然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却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重用他。
C.孔子适周问礼,后编修了《春秋》。他在鲁昭公时和南宫敬叔到周朝学礼;周游列国回鲁后,他根据鲁史编修了《春秋》,其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
D.孔子一生传奇,死后受到尊崇。他出身贫贱,曾离开鲁国十四年;他死后,汉高祖过鲁时曾祭祀他,诸侯卿相上任,常拜谒孔子墓后才去处理政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婴进曰:“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023-08-29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