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54761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仁宗)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以灵璧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璧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去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念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召太监马骐还京,骐还未几,矫旨下内阁书敕,复往交趾办金珠。内阁复请,上正色曰:“朕安得有此言!骐在交趾,荼毒军民,卿等独不闻乎?自骐召还,交人如解倒悬,岂可再遣。”然亦不诛骐也。罢海子、西湖巡视官,上谓蹇义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时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

(节选自《明史经事本末·仁宣致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
B.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
C.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
D.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胥,官府中负责掌管户籍、赋税相关事宜的基层办事官吏,地位较低下。
B.交趾,古地区名,明永乐五年设交趾省,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区。
C.太常,九卿之一,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后设置太常寺,文中即为此意。
D.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也称岁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缩小禁止百姓在山林川泽樵采的区域,又令工部购买修造军器所用的布漆不得向民间征取,还认识到盲目强征的弊端并加以禁止。
B.仁宗认为周讷是谄媚之徒,将其驱逐出朝廷,远放交趾任升华府知府,他用刑宽厚,但痛恨贪官污吏,一再告诫司法官员要严惩贪官。
C.太监马骐在交趾时残害当地军民,被召回京师,仁宗严厉责备内阁明知马琪之事却仍然再次委派他前往交趾,但事后也没有诛杀马骐。
D.听说百姓遭遇饥荒而官府仍催征赋税,仁宗下诏将其减免;杨士奇建议先告知户部和工部,仁宗认为数灾刻不容缓,坚持先下诏再告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
(2)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二月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后,援之女也。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谨肃,好读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以为绮縠,就视乃笑。群臣奏事有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尝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宠敬,始终无衰焉。十八年八月,帝崩,太子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帝以廖为卫尉,廖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之。第五伦上疏曰: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也。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又言: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不加谴怒,但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诏悲叹,复请。太后答曰: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上乃止。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于是内外从化,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有删改)


【注】①光烈皇后: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夫人阴丽华。②濯龙: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英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B.窃闻卫尉盛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C.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D.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冠盖之士争赴       舍万殊,静躁不同
B.但岁用而已   云气,负青天
C.帝诏悲叹   吾往河阳坟墓
D.服如一   秦王复击轲,八创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与此相关的“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会后一日。
B.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盖,借指官员或官宦之家,有时有“居于首位“之意。
C.陛下,本义是台阶之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有时也专指宫殿台阶前的侍卫。
D.三辅,两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生活非常节俭。在接受朝见时,她穿的袍衣不加边饰,被认为是绮制的,等人们走近了看才知道是粗帛制的。
B.马皇后有杰出的治理国家政事的才能。汉明帝把大臣上奏的难办的事情交给马皇后处理,马皇后总能办得很漂亮。
C.马太后忧心国事,坚决阻止皇帝为诸舅封爵。她认为天下已多次发生灾异,粮价飞深,百姓生活艰难,进行封赏不合时宜。
D.马太后严格管理娘家人。马太后的母亲安葬时起造的坟墓略高了些,太后把这事提出来,其兄长马廖等人就立刻把它减削下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
(2)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悟之色,然后加谴。
2021-12-02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邢狱。庆元元年落职。开禧三年,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右为西,左为东,“江右”指长江之西。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在他的谋划之下,飞虎军建成。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5.谢枋得在辛弃疾墓前的经历带有传奇色彩,请问如何理解传记作者的这种安排?
2020-11-20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①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②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注)①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②小选:吏部郎的别称。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B.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C.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D.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文中的“起家秘书郎”就指的是“秘书郎职位出身”。
C.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禇翔文才出众。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坐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异。
B.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C.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
D.褚翔深受朝廷器重。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2)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2018-07-22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