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55318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秦既结好,使者数往来。燕散骑侍郎郝晷、给事黄门侍郎梁琛相继如秦。晷与王猛有旧,猛接以平生,问晷东方之事。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知燕将亡,阴欲自托于猛,颇泄其实。冬十月,琛至长安,秦王坚方畋于万年,欲引见琛。琛曰:秦使至燕,燕之君臣朝服备礼,洒扫宫庭,然后敢见。今秦主欲野见之,使臣不敢闻命。尚书郎辛劲谓琛曰:宾客入境,惟主人所以处之,君焉得专制其礼。琛曰:晋室不纲,灵祚归德,二方承运,俱受明命。而桓温猖狂,窥我王略,燕危秦孤,势不独立,是以秦主同恤时患,要结好援。今强寇既退,交聘方始,谓宜崇礼笃义,以固二国之欢。若忽慢使臣,是卑燕也,岂修好之义乎?坚乃为之设行宫,百僚陪位,然后延客,如燕朝之仪。事毕,坚与之私宴,问:东朝名臣为谁?琛曰:太傅上庸王慕容评,明德茂亲,光辅王室。车骑大将军吴王慕容垂,雄略冠世,折冲御侮。其余或以文进,或以武用,官皆称职,野无遗贤。琛从兄奕为秦尚书郎,坚使典客,馆琛于奕舍。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余窃慕之。今使之即安私室,所不敢也。乃不果馆。奕数来就邸舍,与琛卧起,间问琛东国事。琛曰:今二方分据,兄弟并蒙荣宠,论其本心,各有所在。兄何用问为?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琛曰:天子之子视元士,欲其由贱以登贵也。尚不敢臣其父之臣,况他国之臣乎?苟无纯敬,则礼有往来,情岂忘恭,但恐降屈为烦耳。乃不果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苻秦灭燕》)


【注】①燕、秦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与前秦。前秦国主即下文的苻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B.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C.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D.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见,指君主在郊外接见臣下。野,指野外,郊外,与“朝”相对。
B.交聘,两个国家互派使节问候,互访。聘,文中指诸侯间的邦交礼仪。
C.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意思是击退敌方的军队。冲,古代战车的一种。
D.元士,元,头,引申表示首要的地位。文中指太子地位高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前燕使臣,郝晷了解两国国情,审时度势,在旧交王猛提问时,给自己留下退路,与梁琛的行为举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苻坚因在外打猎,想就地接见使臣,梁琛先摆燕国对待秦使的事实,又细说燕秦盟友关系,最终让荷坚以前燕礼仪迎接客人。
C.荷坚私下宴饮时问梁琛前燕的名臣,梁琛回答前燕有太傅慕容评与大将军慕容垂,两人一文一武,重用国内人才,辅佐皇室,抗击外敌。
D.从兄梁奕多次来到梁琛下榻之处,偶尔询问前燕的情况,梁琛以两人各有本心和自己效忠的国家为由,拒绝回答兄长的提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知燕将亡,阴欲自托于猛,颇泄其实。
(2)琛从兄奕为秦尚书郎,坚使典客,馆琛于奕舍。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意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有继承、继承人、子孙、后代等多个意义。第一个加点“嗣”指儿子,第二个“嗣”指继承。
B.卒,死。《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也用“孟”。古代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文中的“伯”含义与此相同。
D.《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解说《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作“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大夫孟釐子临终时曾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因为孔子是圣人的后代,而圣人的后代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他认为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B.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在鲁国做过几任官吏之后,他就离开鲁国。但他在别的几个诸侯国那里也屡屡受挫,于是又回到鲁国。
C.孔子虚心好学,善于深研领悟。他曾向师襄子学习鼓琴,并不像常人那样只学曲子和演奏技能,他还领悟出了曲子传达的思想和作曲者的“为人”。
D.孔子认为,人生不能过于淡泊,死后应该留名,于是他选择著书立说来扬名后世。《春秋》这部史书就是他苦心经营的经典著作,因文辞简约而千古留名。
4.请将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5.根据节选内容谈谈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请简要概括。
2023-02-18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是古代主管学务官员,属于主管国子监或者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江州祭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九江市教育局局长。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古代官职名,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
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2022-03-22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公讳甫,字元发。公在馆阁,未尝就第见执政,故宰相不悦,不迁者十年。既遇知神宗,为谏官,知无不言。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上以问公,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诏馆伴契丹使。前此馆伴非其人,使者议神塔子事,往复纷然。是岁,契丹遣萧林牙、杨兴公来,朝廷忧之。公见兴公,开怀与语,问其家世父祖事,委曲详尽。兴公惊且喜,不复论去岁事。将去,与公马上泣别,林牙谓兴公曰:“君与滕公,岂将留此乎?”上闻之大喜。公奏事殿中,叹曰:“朕欲擢卿执政,卿逾月不对,而大臣力荐用唐介矣。”公曰:“臣恨未有死所报陛下知遇,岂爱官职者。”唐淑问、孙觉言公短,上不信,悉以其言示公,所以慰劳公者甚厚。公顿首曰:“陛下无所疑,臣无所愧,足矣。”移定州。许入觐,力言新法之害。曰:“臣始以意度其不可耳。今为郡守,亲见其害民者。”具道所以然之状。自扬徙郓。岁方饥,乞淮南米二十万石为备。郓有剧贼数人,公悉知其所舍,遣吏掩捕皆获,吏民不知所出。郡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公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学者作《新田诗》以美之。时淮南、京东皆大饥,公独有所乞米为备,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壮者樵,妇女汲,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古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盖活五万人云。

(节选自《苏东坡全集·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古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
B.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古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
C.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古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
D.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古大惊/图上其事/有诏褒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遣萧林牙、杨兴公来聘”中的“聘”意为“访问”,现在大多取“聘请”“招聘”之义。
B.“君与滕公善”的“善”意为“友善、交好”,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相同。
C.顿首,古时的一种交际礼仪,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井灶器用皆具”的“具”意为“准备”,与《苏武传》中“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的“具”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因未取悦宰相而仕途受阻,但当王陶控管宰相时,身为谏官的滕元发,依然在皇上面前客观地予以评价。
B.滕元发担任馆伴契丹使时,他的真诚让契丹使者杨兴公大为感动,并决定留下不走,从而解除了朝廷忧虑。
C.皇上本想提拔滕元发做宰相,却与大臣们的意见不一致,滕公知道后并不介意,反而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
D.在郓州任职时,滕元发将多年争讼未决的公田划为学田,缓解了学子粮食供给不足的状况,学子作诗称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淑问、孙觉言公短,上不信,悉以其言示公,所以慰劳公者甚厚。
(2)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
5.知古可以鉴今,文中滕公抗灾减灾的举措对今天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简要概括。
2023-03-06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